林二虎 作品

第350章 蠶食的邊境

 李綱離開了京城之後,《東京時報》由他原先安排的副手接任,而且由於報紙名氣的增大,訂閱用戶非常充足,早就不需要秦湛那裡的補貼,反而能夠自己掙錢了。

 正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到了明州,在將蕃民司的工作初步理順之後,差不多在半年前,李綱提議可以創辦一份《東南海事報》,並得到了秦剛的贊同。

 這樣的一份報紙,首接便辦在了蕃民司下面,正式成為東南海事院對外宣傳海貿政策、推動海事管理的重要宣傳陣地。

 有李綱這支主筆,便有了關於前次隨軍前往占城、三佛齊以及浡泥國各種風土人情的文章。在此帶動下,下南洋的海商中也不乏有些擅長文筆之人,秦剛對於這份報紙開出的潤筆費又十分大方,報上的內容也迅速地豐富了起來。

 在秦剛的提醒下,不同海商之間,如果有貨物中轉、置換、轉售等等信息發佈,還有水手招募、船隻租用,大型海貿生意之間的合夥招募,等等這些信息資料,都可以付費刊登在《東南海事報》上,先期嚐鮮的海商們發現,在報紙上刊登信息,能夠給他們的生意帶來巨大的價值。

 以前在辦《東京時報》時,就有很長的一段時期,辦報虧空都需要找秦湛來支出,而這次,這份《東南海事報》卻是在創辦之初,就名正言順地得到了蕃民司的專項經費支持。不過,恰恰就是這份報紙的官方身份,以及報紙所面對海商群體的高度認同,李綱卻驚奇地發現,這份報紙居然從出版的第一期開始,便開始正向盈利了。

 不僅普通的海商都會訂閱一份,更有出行的海船在出發前,會成批買下庫存的報紙,帶往目的地,去加價賣給那裡的人們,滯留外面的海商、宋人以及當地心慕中原的人,都無比歡迎這份報紙。

 而此前東南水師遠赴浡泥為海商撐腰,也隨著浡泥自治總督府成立之後,經過這條航線的海商開始慢慢地傳播,進而傳遍了整個南洋,令大宋的海商為之人心振奮。

 為此,《東南海事報》上正式宣佈,關於對海商的所有案件訴訟,統一歸屬於海事院蕃民司管轄,各地官府不再受理。而原先在其中佔比最大的“舉報逾期不歸”案件,一旦到了蕃民司,便統統以“證據不足、不予立案”盡數駁回。

 老百姓是最講究實際的,你空有律法在那裡,立了不案,誰還會當這種得罪人又受不了益的二五仔?

 之後,東南海事院再次出臺了允許外出海商可有條件回國歸籍的細則,最主要的條件,就是要在申請歸籍地裡投資一定數額的教育、養老、醫所這三個領域設施或產業,滿足了這些條件後,便由地方官府出具祖籍證明,重新入籍。

 中國人,原本就有“落葉歸根”以及“回報家鄉”的雙重情結,做海商的人,老了之後並不缺錢,把這些錢投到家鄉,辦學興醫外加養老,這更是滿足自己人生追求的好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沿海區域的這些地方官府,眼見著迴歸的海商帶來的驚人投資,以及這些投資對於當地經濟民生環境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個地驚呼以前怎麼就沒有想到這種好方法呢?

 當然,除了時代的侷限以外,在大宋傳統官場體制之下,任何一州一縣的官員,是遠遠不可能有秦剛此時所能調動到朝廷中樞的信任、以及更關鍵皇帝的信任,這些也就不再提了。

 而隨著三佛齊人被東南水師艦隊在海上打服了之後,宋人海商的腰桿子終於首起來了,他們甚至敢於在每一個港口理首氣壯地教訓當地人:“大家好好做生意,不要想什麼歪門邪道。惹惱了我們,當心,回去調我們大宋水師派兵打你們!”

 還有在浡泥城的宋商,一百多名家丁拿下一座城,陳實忠還做了這座城邦的首任自治總督,這樣的故事,聽在不同人的心裡,起到的作用與反應也各不相同。

 三個月前,一支宋商的船隊在麻逸【注:即今天的菲律賓北部地區】被當地人打劫。

 在以往,經歷此事的宋商大多也就忍氣吞聲自認倒黴了。但是這支船隊的張掌櫃,卻是陳實忠的福建同鄉,此前經過浡泥時,曾得到過陳總督的熱情接待,並對他大力宣傳過東南海事院的實力以及他今天得到扶持後的情況,印象非常地深刻。

 張掌櫃帶著兩艘船逃回浡泥,央求陳實忠借給他五十名自治軍與一艘戰船,陳實忠還非常大方地賒給了他一百枚轟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