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13





在大清入關後,他們科左後旗一直都比不得科左中旗得清廷看重,科左中旗一旗可以有多個親王郡王爵位,他們科左後旗卻只有一個札薩克多羅郡王的爵位。




她大哥是他們部落的世子,以後她阿爹的札薩克多羅郡王爵位自也是由她大哥來繼承,但她二哥和三哥卻是沒辦法繼承任何官爵的。




就拿安清的二叔來說吧,也是在康熙二十九年時,他們部落於準噶爾戰場上立下了些不大不小的戰功,才給他請封了個鎮國公,但他也因此在戰場上丟了一條腿。




去年的準噶爾戰場還好,她阿爹和族人們還去到了前線,立下了些戰功,但還不夠封爵的,所以,她阿爹一開始的打算是想在今年年初的戰場上再立下些戰功,看能不能給她二哥或三哥再掙一個鎮國公的爵位回來。




但誰知計劃趕不上變化,康熙這次把他們部落安排在後方負責運送糧草,並沒有機會上前線,自然就沒辦法立戰功掙爵位了,為此,阿爹他們都很失落。




至於之後還會不會有機會,據安清所知,自康熙三十六年後,準噶爾戰場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有戰事,下一次大的戰事要等到康熙末年了,都二十多年後的事了,那會她二哥三哥還能不能上得了戰場都還難說。




“阿爹當時也是沒摸清皇上的用意,要是早知皇上如此在意這事,那時候就該給妹妹表功的。”羅布藏喇什皺著眉說道。




當時康熙突然提到他們部落墾荒耕種之事,岱布一時也拿不準其用意,便只說了是家裡的幾個兒子折騰的,這大概也是今日康熙召見三兄弟的緣故。




那會安清已經被賜婚了,他們的想法是,紫禁城裡的貴族女子崇尚靜雅嫣然,最是瞧不上這些上山下地的行徑,覺得是野丫頭做派,他們怕給安清招是非。




畢竟,皇家的兒媳婦整日混跡在田地裡,他們倒是不在意這些,自家寶貝閨女/妹妹怎麼都好,但旁人就不好說了。




但萬萬沒料到康熙會這般器重這事,若是早知道如此,他們當時定是也要好好把安清的功勞表清楚,這樣她日後在這紫禁城也算多份倚仗。




可安清卻不這麼認為,要是早知道如此,她更會堅持這樣做。




講直白些,就算給她表功又能如何,反正康熙也不會給她加官進爵,頂多就是多賞一些東西,再誇讚兩句,這種表面的榮光,哪裡比得上給她哥哥們謀個好前程實在。




像如今這般就很好,從這些年清廷頒發的政策看,康熙是真心想鼓勵蒙古地區開墾耕種,她二哥三哥此次若能得到康熙的重用,那前程也算是有了著落。




“三哥,你剛剛那話說的可就沒道理了,什麼叫都是我做的啊,這些年要是沒有你們陪著我忙前忙後,這事我可是萬萬做不成的。”安清道。




一個部落墾荒耕種是多大的事啊,若沒有家人的全力支持,她真搞不起來這些。




蒙古人向來遊牧慣了,最是不注重農耕之事,即便清廷一再鼓勵,但他們還是沒太放在心上,蒙古旁的部落不就是如此嘛。




但當初她說自己想做,他們就無條件的支持她,幾個哥哥更是常年跟在她身後忙活,她一句話他們就毫無怨言地跑前跑後,這中間不知廢了多少心思,更不知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然後他們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經歷了好些年才把這事做了起來,讓他們部有了如今半牧半農的雛形。




至少讓部落裡那些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可以穩定下來,不必再經歷遊牧的苦了。




不知想到什麼,安清突然開口道:“哥哥,等一下,我這有東西要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