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無為 作品

第31章 熟悉(十三)

 顧長策知道,姚國主這是要掌握實權!只不過是做法過於極端了。 

 “主上不要意氣用事!貿然與楚都聯盟只會斷送三都並立的局面!”馮仲景繼續諫言,似乎沒看出來姚國主已經在壓制怒火了。 

 “三省六部制本來就是從方都借鑑來的官制,事實證明這並不符合我們姚都的國策,改改又有何不可?中書令未免太循規蹈矩了!” 

 “主上……”馮仲景還要接著說。 

 顧長策生怕他們兩個再吵下去會造成姚都的內部矛盾,連忙打斷他:“主上,今日楚都派皇長子而來想必聯盟誠意滿滿,不若我們先看看楚都的意思再做決策。” 

 姚國主點點頭:“也罷,撤銷中書令的事兒日後再說吧。我也乏了,就回去了。” 

 鄭內侍帶著姚國主退出了長慶殿。獨留在,大殿內的朝臣面面相覷。 

 楚衍在千尋塔上整理他們帶來的卷軸。 

 這些卷軸是楚都的地圖。 

 楚衍將地圖平鋪在桌子上,滿臉憂慮的看著卷軸上畫的一山一路。 

 “可惜啊……今日之後楚都國土將不完整了……我……是楚都的罪人……” 

 幾顆淚珠落在了卷軸上,模糊了上面的墨跡。 

 不知道何時,顧長策站在了千尋塔窗邊,就這麼靜靜地看著這個絕世公子。看著他對著地圖流淚,顧長策也明白了楚衍是被迫前來的。 

 “早就聽聞楚都千詞公子多愁善感,詠春悲秋,今日總算是見識到了!” 

 顧長策進了屋子,打算和楚衍談談。比如,為什麼寧願割地也要破壞三都並立局面與姚都結盟。 

 “你懂什麼!你們這些大國永遠體會不到小國在夾縫中謀求生存的艱辛……你們不懂……”楚衍沒抬頭,只是靜靜地看著地圖。溫柔的摸索著,動作輕的像撫摸稚嫩的嬰孩兒。 

 “楚都……算小國嗎?楚都原本就是方都的一塊飛地,近十幾年不斷擴張變成了國土面積比姚都大幾倍的國家,能和方都、姚都一起並立。楚都,算小國嗎?”顧長策走到楚衍的對立面,和楚衍一起看著楚都的地圖。 

 “你說的我又何嘗不知……長策公子見笑了。”楚衍苦笑,又像是在自嘲。 

 “我想要和你談談。方便嗎?” 

 “能和長策公子秉燭而談是千詞的榮幸。” 

 “先讓我們暫時忘卻身份,坦誠相待,如何?” 

 “好!” 

 燭火搖曳,兩個貴公子拋去身份,忘記使命,就以一個同齡人的見解聊形勢,談政治。這天晚上兩個人都說了平時憋著不敢說的話,只因為一見如故的信任。 

 顧長策很是不理解:“楚都地大物博,何至於此啊?” 

 “楚都是產量大國,每逢春秋就是用水時期。巨大的用水量,讓我們受制於人啊!”說到水的時候,楚衍緊緊的盯著自己手裡盛滿水的杯子。 

 顧長策突然想到了,前幾個月姚國主突然在河流上游興修大壩,原來是以此為要挾,逼迫楚都簽訂聯盟條約。 

 “我國唯一一條山脈橫在了姚都與楚都之間,春秋之際雨水常常過不去。我們兩國又臨海,地下水不可用,所以你們只能靠河水了……可偏偏河流上游位於我國境內……即便是如此條件,貴國依舊產出了所有國家最高的產糧量,真是難為你們了。”顧長策分析說。 

 楚衍嘆了口氣:“長策公子說的對,經濟命脈掌握在你們國家,我們雖然位列三都又怎樣,還不是受制於此……” 

 “千詞公子有沒有想過,以糧食反挾制?” 

 楚衍很震驚:“當然有,只是我沒想到這句話會從你口中說出來。” 

 “都說了坦誠相待。我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 

 楚衍再次嘆氣:“反制之路何其漫長,水源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況且,我隱隱感覺有一絲不安……總覺得你們國主好像在籌劃什麼,所以才突然要走了我們的領土……我們也只得照做……” 

 顧長策有些驚訝:“你是說,這塊兒地是我們國主要的?所以只是叫你們來走個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