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山下 作品

第173章 不能只當老黃牛

 關於曲卓的那份設計,昨天開了半天的會。最後得出了五個字的結論:可以試一試。 

 之所以得出這麼一個……有傾向,但並不是很確定的結論。是因為幾乎所有與會專家,都看好這個採用通用架構,具有很大靈活性和上限的設計。 

 但問題是,眼下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應用方向只有一個,進行科學計算。 

 對於快速便捷的“科學計算”,幾乎所有與理工沾邊的設計院、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都有需求。 

 不過嘛,這玩意實現全國產化後,造價並不是很高。有需求的單位擠點經費出來採購一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沒有大量的,以至於需要排隊的情況出現。一條計算進行十分鐘還是五分鐘,其實差異不大。 

 而那些需要高級、複雜、海量運算的需求,微型計算機的性能就算提高的再多,也根本不夠看,還是需要大型計算機出馬。 

 所以,曲卓設計中突破8080性能上限的部分,屬實有點雞肋。只有通用架構,是所有人都感興趣,也覺得真正有意義的東西。 

 但是,這玩意眼下畢竟還處於紙面階段。理論上雖然是可行的,但電子設計的未知因素實在太多了,實際效果如何大家心裡都沒譜。 

 一旦大筆經費砸下去,做出來的東西與設計指標相差太大,甚至根本就不能用,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所以,最後才得出“可以試一試”,這樣有些模稜兩可的結論。 

 這五個字的潛臺詞是,你們再好好討論討論研究研究,看一看這個架構到底是不是真的可行。 

 如果確定可行,有沒有辦法把研發成本儘量往下壓一壓。 

 畢竟,djs-050立項至今已經三年多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砸下去,好容易出結果了,再花錢花時間去搞出一個雖然先進,但也先進不了太多的東西,屬實有點浪費寶貴的資源。 

 雖然領導沒有明說,但與會人員都領會了意思。今天再次開了個小會,商量如何才能把研發時長和經費壓下去。 

 別說,辦法還真有一個。 

 曲卓的設計和djs-050的設計,拋開通用架構部分,思路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將8080芯片按功能區進行拆分。 

 區別在於,曲卓為了配合通用平臺,給每片拆分後的集成電路,設計了一個雙面十二針的插腳。 

 而djs-050拆分後的集成電路,完全沿用了原設計的走線。造出來後用電路板焊接相連,最終組成和8080芯片一模一樣的佈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