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軍制弊端

 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五大都督府,各自管理不同數量都司,類似後世的的五大軍區,其最高軍事長官左、右都督相當軍區司令員。 

 五軍都督府負責軍隊日常管理和訓練,遇到戰事需要調兵作戰時,要率先獲取兵部的調令才能調動軍隊。 

 五軍都督府獲取兵部調令,兵部通常專門指派將領去前線負責戰事,對外稱之為總兵。 

 各地總兵則多來源於都指揮使司,總兵統領多少兵馬取決於戰事大小。 

 衛指揮使司選出的將領前往都指揮使司任職,這相當於從小型旅旅長跨任到集團軍司令,嚴重缺乏經驗豐富師級,軍級高級將領。 

 肯定出現出現善戰將領,更多則是逢戰小戰大勝,大戰大敗。 

 崇禎年間,朝廷君臣好似意識到總兵制的問題。 

 己巳之變中,崇禎下旨各路邊軍勤王,山西總兵張鴻功領精兵五千,山西巡撫耿如杞自告奮勇領三千多兵馬。 

 延綏巡撫張夢鯨,陝西巡撫劉廣生,陝西三邊總督楊鶴,甘肅巡撫梅之煥抽調各鎮精兵一萬七千人,派遣楊嘉謨、吳自勉、楊麒、尤世祿、王承恩五大鎮總兵率軍進京勤王。 

 除山西總兵張鴻功人數稍多,陝西五大總兵平均領兵四千出頭,這是勤王部隊啊,帝國生死攸關之際總兵才領兵四千多。 

 然而,松錦之戰時,洪承疇帳下八名總兵則率領十三萬兵勇。 

 可惜,前期忠臣猛將或戰死,或遭崇禎殺害,或投降建奴,否則乾坤未定,松錦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他計劃提高總兵統兵數量,但總兵不受限制,則容易形成藩鎮,總兵受總督,巡撫牽制,又犬牙交錯,互相掣肘的地步。 

 朱由校沒有當機立斷做決定,他將問題拋給文武百官:“此事,諸卿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