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祭天,歃血為盟

 朵顏部和明廷淵源極深,當下和明廷的關係遠不如土默特部,畢竟,以前明廷朝廷錢部分官吏打著“別正邪、分賢佞”的旗號,追逐名利、迂腐褊狹,勇於虐民、精於內鬥,怯於外戰。 

 明軍在遼東戰場經略失和,政策反覆,接連失利,讓草原部落漸漸瞧出明廷的衰落。 

 然而,以往不顯山不露水的明廷,突然在草原搞出大動作,殺的察哈爾部片甲不留,明廷還是那個明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林丹汗志大才疏,本部又遇挫折,而他尚未萌生投靠建奴的念頭,故而選擇和明廷打理好關係。 

 眾人相談甚歡時,汗帳內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布顏阿海說:“楊都督,喀喇沁本部遭遇察哈爾部襲擊,部落兵勇損失慘重,更有大量糧草被搶走,急需數日休整。” 

 汗阿海亦出聲馳援說:“都督,眼下喀喇沁部傷者眾多,難有一戰之力,望都督明察。” 

 休整數日。 

 不想出兵。 

 楊肇基利劍般的目光掃過汗阿海,布顏阿海,按照他的做法,林丹汗率部落早逃走,白白錯失打擊對方的機會。 

 這時,楊肇基緩緩從懷裡掏出份聖旨,聲若洪鐘說:“諸位,在下領兵出塞前,吾皇親自給在下聖旨,明確要求歸化城大捷,繼續對察哈爾部窮追猛打,追殺林丹汗,草原各部凡願追隨明軍征戰,除每年的撫賞銀,凡征戰有功朝廷還會論功行賞。若諸位配合明軍,我等祭天,歃血為盟。 

 若諸位選擇休整,將來明軍收復察哈爾部所在的草原,將由朝廷自主分配。” 

 皇帝對蒙古草原各部有清醒的認識,右翼蒙古諸部是以朝廷盟友和附屬的形式存在於宣府,薊鎮一帶,成為朝廷邊防一道天然屏障。 

 決不能讓土默特,喀喇沁各部投靠建奴,朝廷自毀長城。 

 啊? 

 這? 

 此言出,卜失兔,束不的,汗阿海,布顏阿海齊齊望向楊肇基。 

 凡征戰察哈爾部,明廷在撫賞之外,進行論功行賞。 

 此舉對於剛經歷戰爭的草原各部,無疑是救命稻草,讓各部迅速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