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內閣支持

 他的話,既針對張夢鯨,亦善意提醒朱由校。 

 孰料,張夢鯨態度強硬,斬釘截鐵說:“候侍郎,若你通讀史書,即有所發現,大明立國以來,饑荒人相食,其發生頻率、涉及縣數、慘烈程度,乃歷代之最。” 

 “萬曆四十四年,山東諸城縣舉人陳其猷進京趕考,所繪製的饑民圖內描述:臣自正月離家北上,出境行二十里,見道旁刮人肉者,如屠豬狗,不少避人,人視之亦不為怪。於是毛骨懍懍。又行半日,見老嫗持一死兒,且烹且哭,因問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嫗曰:此吾兒,棄之且為人食;故寧自充腹耳。” 

 “比起毛骨悚然的人間慘劇,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會試結束,與陳其猷同行,共同親歷慘景的天子門生,卻每天燈紅酒綠,各個聲歌誘耳,繁華奪目。一副百姓疾苦?與我何干的樣子!” 

 “十年過去,當初的舉子興許成為大明各地的父母官,他們對於百姓疾苦熟視無睹,焉能做得好官?” 

 “現在不鐵血整頓,難道等到類似劉六劉七起義和王二起義,朝廷再率兵平叛,頭疼治頭,腳疼治腳,這是侯大人的做事原則嗎?” 

 這....。 

 候恂啞然。 

 他當然清楚,大明的問題早已根深蒂固,必須破釜沉舟改革,他又擔心皇帝以雷霆手段治理,以殺止貪,引起各方反彈。 

 畢竟,皇帝的威望遠遠不如太祖,未必能鎮住各方宵小。 

 皇極殿,諸多官吏聽聞張夢鯨所言,全沒想到他這麼勇。 

 大殿之上,百官之前,眾目睽睽之下,當皇帝面,公然揭大明的醜,不怕皇帝震怒嗎? 

 嘶嘶嘶.... 

 聞言,朱由校深呼吸,依張夢鯨所言,那時距離明朝亡國不到28年,這十年來,朝廷吏治,百姓境遇未有任何好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難怪山東頻繁爆發白蓮亂黨起義。 

 改變。 

 必須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改變。 

 這時,李國普,劉鴻訓,李起元,劉一燝,陸續表態,支持朱由校以殺止貪,雷厲風行緩解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