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賞銀萬兩

 “當初,陛下問責孫承宗孫大人,孫大人回答姑且聽信高第,以五萬人軍餉發餉,高第慌忙上疏辭職,然而,不能因高第請辭而忽視遼東作戰軍隊和作戰精銳的差別,以至於戶部大發牢騷,怒罵遼東兵數馬數“不相照應”,故而以高第彙報判斷吃空餉者依然接近六成。” 

 “這兩年,袁大人主政遼東軍務,吃空餉的現象仍未有所改善,遼東將吏不單是貪汙,更存在私下資敵的跡象。” 

 頃刻,本來輕鬆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袁崇煥噗通跪地,急聲道:“陛下,臣冤枉,臣絕對不敢資敵。” 

 朱由校挺無奈,遼東吃空餉非袁崇煥之罪,此事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李成梁時期。 

 也正如李邦華所言,朝廷始終沒能遏制遼東將吏吃空餉,以至於崇禎十七年,長期在遼東作戰的吳襄彙報稱:冊報有八萬人,實際只有三萬人,而其中精銳家丁只有三千人。 

 這時吃空餉已經超過六成多。 

 然而,萬曆末年起,遼東吃空餉的將吏非但非叛徒,殺身成仁者大有人在,但對朝廷再忠心,戰場再勇猛,空餉該吃還是要吃的,此乃遼東和九邊將吏的真實寫照。 

 但凡遼東有賬面上的精兵,早把建奴打回白水黑山之地。 

 所以遼東乃至九邊的問題,非軍事,經濟問題,歸根結底是政治問題。 

 吏治崩壞,權力放出籠子,致使貪腐成風。 

 以前天啟對吃空餉司空見慣,徹查難以查出真相,所以常常是息事寧人的態度,遠不如百官積極查案。 

 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我可以重賞,但你不能貪。 

 朱由校斬釘截鐵道:“吃空餉由來已久,成為各方約定俗成的規矩,這事兒袁卿無罪。以前朝廷聽之任之,以後朝廷不會放任自流,半月內,吏部,三司,錦衣衛,東廠番子將進入遼東查案。” 

 聞言,李邦華,袁崇煥心情大快,前者,歡喜於皇帝善於納諫,後者高興皇帝體諒自己難處,齊齊作揖道:“陛下聖明,臣萬死難報君恩。” 

 朱由校不喜不悲,快言快語說:“即日起,袁可立遷兵部尚書,督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總領遼東,遼南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