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 作品

第960章 不得不引起冷鋒的高度重視

 畢竟以朝廷談判代表團如此高調的行事作風來看,他們就是經過臨江城,也不會將臨江城大小官員看在眼裡。

 別說是臨江城的官員出城十八里相迎了,就是出城八十里相迎,他們也不會事先就和臨江城的官府溝通好了要進城。

 雖然這裡面有楊廣同為楊家嫡系的原因,但是也不是他們如此大張旗的將軍隊也調入臨江城的原因。

 畢竟朝廷可是有規定,邊防軍隊如果不是在特殊情況之下,是不能離開自己防守的位置。

 更何況他們不僅僅離開了前線,而且還堂而皇之的進入了遠離邊疆的縣城。

 就算這些人的身份特殊,和大多數的邊軍不一樣,但是在戰時之際,他們也駐守在邊境,隸屬於朝廷前線陣營。

 朝廷這個規定由來已久,主要是為了防止軍隊出現問題。

 除非是遇到戰時緊急的情況,或者是立了巨大軍功,才會受到特許不受這個規定的限制。

 這次朝廷談判代表團,和蒙古人達成了停戰協議,朝廷從上到下都認為他們是取得了卓越的功績。

 而且帶隊的楊顯赫還是以朝廷欽差的身份,擁有便宜行事的特權。

 之前的那五千名士兵是屬於欽差護衛隊,完全不受朝廷規則的限制。

 畢竟朝廷的這項規則是專門針對地方軍隊的,對於直屬於皇帝的掌管的軍隊沒有約束力。

 而且欽差大臣代表的是皇帝的臉面,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擁有一定的特權。

 後來調集的五萬名士兵,也並不是普通的邊防軍,而是當初情況緊急的時候,由這些世族豪門組織成的一支軍隊。

 他們表面上是響應朝廷的號召,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共同抵抗蒙古人的入侵。

 實際上只不過是為了做做樣子而已,並不會真正的為了朝廷而衝鋒陷陣。

 如果打的是順風仗,他們可以跟著撿現成的功勞。如果是生死之戰,那麼就會盡量遠離危險。

 而且這些人的武器裝備和待遇,也不是朝廷撥付的,都是由其背後所在的勢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