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 作品

第942章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畢竟這裡不是北方的邊關那種苦寒之地,雖然有戰爭的陰雲壓力,但是長江兩岸依然還是一片花紅柳綠的景象。

 不過好景不代表著好心情,原先的富庶之地在多年的戰火摧殘之下,早就已經民不聊生。

 本為期望著金人被滅掉之後,朝廷能夠收復失地,民生能夠得到保障。

 但是不久之前的饑荒和流民浪潮已經肆虐一遍,現在又面臨著蒙古人的大兵壓境,生活在這裡的百姓,早就已經人心惶惶。

 在南方百姓的流傳消息是,蒙古人都是野蠻人,比起金人還要可怕。傳說他們是吃人肉,喝人血的。

 有關係的人早就跑到更遠的南方去了,沒有關係的平民百姓,只能駐守家園。

 而且在這種局勢之下,朝廷對於地方的管控也是十分嚴格。

 為了不進一步的造成民間恐慌和社會動盪,在和蒙古人進行軍事對峙的時間,嚴格限制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四處遷徙。

 畢竟一旦發生戰事,這些老百姓也是軍隊的主力。

 在敵人攻城的時候,軍隊人手吃緊的情況之下,可以調動民間的百姓前來幫忙。

 而且這些老百姓生活在這裡,自然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

 再加上老百姓對蒙古人的恐懼,一旦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自然也會爆發出本能的求生慾望,加入到抵抗蒙古大軍的行動當中。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朝廷都不可能在這段時間放松管制。

 當然在任何時代都有例外情況,那些真正有關係的人,還是不受這種管制約束的。

 更何況是這種已經腐朽到一定程度的時代,大多數有關係的人,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即使他們人還在這裡,但是很多財產都已經轉移了。

 一旦朝廷兵敗,他們就可以輕裝簡行快速的撤離。

 如果朝廷能夠抵擋住蒙古人的進攻,那麼對於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而且也能夠彰顯出,在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氣節。

 當下的這種社會現象,無論是冷鋒還是黃明禮,或者是清照大學士和黃詩詩,都已經看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