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 作品

第99章 憶鳳凰臺

 不過當看到這首詩的時候,這些人的表情可謂相當的精彩。之前一刻還在高談闊論,點評誰的作品是如何如何的驚豔,下一刻就如同被人捏住了嗓子。

 楊康的周圍就圍了很大一群人,不可否認,楊康本人也是小有才情,他寫的那首詩也被評為佳作。周圍的一群人都在大力追捧他,說其所寫的詩作乃是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就算楊康是京都的豪門子弟,在此種情況之下,也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對於楊康來說,名和利對他都不那麼重要,此時只需要能夠在黃詩詩那裡獲得一個好印象。既然黃詩詩不在乎他的身份,更看重的是文采,那麼他就在文采這方面打造出一個良好的人設。

 對此,楊康還是有底氣的,畢竟京城十大才子的稱呼不是浪得虛名。

 原來楊康在京城的時候,就已經頗有名氣,被圈子裡的人奉為京城十大才子之一。當然,不排除有捧臭腳的,但也不全是水份。

 然而,就在楊康怡然自得的時候,一首詩的出現直接打破了這種局面。

 “張三丰,這人是誰,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

 當那首憶鳳凰臺在人群中廣為流傳的時候,大家一邊驚歎於這首詩寫的精妙絕倫,另一邊要疑惑這張三丰到底是何許人也。

 詩仙李白的千古名作,在這個時代再次顯現出了威力。這些書生才子就是再怎麼有才華,對於驚豔了一個時代的李白來說,差距還是很大的。這首詩無論是從立意還是寫作功力來說,都遠超了現場的諸多才子佳人。

 哪怕就是你心高氣傲之輩,面對這首詩,也生不起任何輕視之心。

 按道理來說,能寫出這種水平的詩,絕非是寂寂無名之輩。然而,在場所有人都不知道張三丰是何許人也。於是眾從面面相覷,他們想要找人稱讚,但是也不知找誰好。

 就是冷鋒自己也看到了之前所寫的那首詩,當時他寫完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將其上交。而是又品酒一杯,等到大多數人都已經完成了,他才慢悠悠的將作品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