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一百零六


 劉徹:“!?”曾大父居然考了這麼高?

 漢朝其他皇帝:“!!!”

 大漢的開國功臣們不可置信地看向劉邦,八十八分,陛下這是開掛了嗎?

 張良看了眼自己的成績,又看看劉邦,最後轉頭問蕭何,“你考了多少分?”快讓我看看是不是我太菜了。

 蕭何沉默片刻,嘆氣道:“六十七。”

 張良:“我和你差不多。”看來不是他的問題。“難道陛下又加分了?”

 蕭何搖頭,“我也不知。”

 韓信聽到他們的對話,湊了過來,“去問問不就知道了。”

 張良:“你去。”

 韓信瞥了兩人一眼,抬步上前,“我去就我去。”

 他也想知道劉邦是怎麼考那麼多分的,教教他吧,他這回又沒及格。

 嘆氣jpg。

 此時的劉邦已經被圍住了,沒有加分的情況下,八十八分是一個很高的分數,一個大多數人都無法企及的分數。

 “考了八十八分”的劉邦自然就成了大多數人爭先請教的對象。和劉邦有交情,建立了好友關係的人蜂擁湧向劉邦。

 就連沒建立過好友關係的人也厚著臉皮湊了上去,比如忽必烈、皇太極。

 有的請教他學習方法,有的請教他答題方法,一個接一個都不帶停頓的,劉邦都找不到縫隙插話。

 沒辦法,系統商城離不開積分,而積分離不開考試。

 史書上記載的漢高祖是什麼人,他們還能不知道嗎。漢高祖聰明是聰明,但論才,差張良蕭何遠矣,就是他們都比漢高祖強一些。

 但就是這樣的漢高祖考了八十八分,而他們考了xx分。

 漢高祖肯定知道考試竅門。

 要是願意告訴他們,肯定比他們自己埋頭苦學要強。

 和劉邦同一個考場的劉啟看著這種場面,不解地看向劉恆,“大父不是隻考了六十六分嗎?”怎麼變成了八十八分?d考場得八十八分的,就始皇帝一個吧?

 劉恆:“……阿父好像也沒說過是他考了八十八分。”

 劉啟:“……”這也行?

 人群裡的劉邦一邊應付來請教他的人,一邊偷瞄自己的任務面板,見始終無事發生,劉邦:“誤會,誤會!諸位誤會了,考八十八分不是劉某……”

 聽到這話,前來請教的人瞬間冷靜了下來,臉上的熱情和氣沒了,取而代之地是皺眉、是凝視。


就差沒把“不是你,你瞎叫喚什麼?”寫在臉上。

 忽必烈:“那考八十八分的是誰?”

 劉邦:“始皇帝。”

 眾人:“!!”居然是始皇帝!

 考試之前,他們一直覺得朝代越靠後越佔優勢,畢竟後面的朝代知道前朝的事蹟,前朝可不知後朝,這是天然優。

 但開考之後,對不起,他們錯了,這種考試,後面的朝代佔優勢和沒佔也沒多大區

 別。

 就比如明明他們都知道的事,出現在卷子上就不一定知道,讓結合當時的情況分析理解材料,然後寫出其中有什麼意義。

 乍看之下不難,洋洋灑灑便能寫出好多來,但問題是……不對啊。

 明明寫了很多,考試結果卻是不及格,可見朝代越靠後越佔優勢的說法並不完全對。

 倒不如重頭開始學呢,就像始皇帝一樣。明明對大秦之後的歷史一點都不瞭解,卻能考八十八分,還提前交卷。

 得知始皇帝才是考了八十八分的人,眾人一鬨而散。

 至於去請教始皇帝,沒那膽。

 始皇帝可沒漢高祖好說話。

 當然,也有頭鐵的,比如忽必烈。

 忽必烈等人找到嬴政的時候,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

 眾人不由幽怨地看一眼劉邦,都怪劉邦誤導他們,導致他們來晚了。

 而且捷足先登的還是劉邦的後代,可惡!

 咦,他們在說的好像就是考試秘訣。眾人停下腳步,悄悄豎起耳朵。

 有現成的可以聽,不用他們厚著臉皮上去問也挺好的。

 原來始皇帝考高分的原因是名師講堂!

 名師講堂是什麼??哪位名師開的講堂嗎?大秦還有這麼厲害的名師?

 是誰?有著作流傳下來嗎?

 聽了半耳朵的忽必烈等人急得不行,可偏偏漢武帝唐太宗他們就是不往下問。

 名師講堂講得很詳細,還有課後習題,一些題目甚至和考試題目一模一樣!!

 怪不得始皇帝能考這麼高分!偷聽的人露出了羨慕且複雜的神情。

 聽到這裡他們已經知道了名師講堂是什麼,是及格才能擁有的東西,而他們沒有及格。

 眾人:嘆氣jpg。

 什麼時候才能及格啊,再不及格,他們是不是連補考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次補考少了好些熟面孔,下一個會輪到他們嗎?

 忽必烈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