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 九十九章

 劉徹矜持地點點頭,視線若有若無地落在李世民和武曌身上,這才是他這次的競爭對手,也是他要合作的主要盟友。

 清朝那三個禿子,能力具體怎麼樣他不知道,那本歷史書裡並沒有詳寫,但見識短淺是詳細寫了。

 書裡提到的文字獄他看了都無語,把讀書人逼到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的思想,連遣詞造句都要小心翼翼,免得遭到殺身之禍。

 怕是始皇帝看了都要甘拜下風。

 雖然有時候他也煩那些文人士大夫,但不讓文人士大夫接觸這些,朝廷上的官員、各郡縣的能吏哪裡來?憑空掉下來嗎?

 還有他們的文化專制政策,更是讓人眼前一黑,簡直就是自掘墳墓。

 更絕的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腦子沒問題肯定幹不出這種事。

 居然認為□□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這見識,連他的臣子都不如。

 要是外國都是未開化的蠻夷也就算了,可外國早就工業革命,發展得比中原好,他們改良的織布機織出瞎話的?

 沒見識,而且還是他討厭的異族,自然沒必要合作。

 至於朱元璋父子,朱棣還不錯,朱元璋的見識也沒多好,廢丞相,提倡尊孔崇儒,嚴格規定科舉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註》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

 隨意發揮的,不管寫得再好都會被認為離經叛道,不予錄取。

 讓他瞬間想到了天幕的考試,天幕的考試該不會就是和朱元璋學的吧?

 想到這裡,劉徹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還以為劉徹是在問他的意見,“合作可以,不知漢武帝想如何合作?”

 劉徹:“……”

 既然你這樣說了,那就勉強合作合作吧。

 “其實想完成任務說簡單也簡單,只需要……”劉徹將自己的猜測一一道來。

 朱元璋聞言皺了皺眉頭,真心承認對方更厲害?別人他倒是肯,但清朝這幾個……不想承認。

 雖然明朝亡於農民起義,是李自成乾的,但要不是女真威脅到了明朝北部,和大明連年交戰,大明能有那麼大壓力嗎?

 此時的朱元璋有種——雖然明知農民起義是因為朝廷不斷加稅,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加上連年天災,顆粒無收,百姓活不下去才會起兵造反,但清朝是明亡的直接受益者,所以明亡,清要負很大責任。

 奪了大明的江山,還入住老四建的紫禁城,在大明的地盤上耀武揚威,幸好他沒葬在北京,不然非得氣吐血不可。

 他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後代子孫竟然如此糟蹋,還給糟蹋沒了,讓其落入異族手中,還讓異族入住大明的京城……

 越想越氣,他都沒住過呢。

 於是朱元璋狠狠地瞪了朱棣一眼。

 朱棣:“??”不是談合作嗎?我不是同意了嗎?還說都聽爹的,爹說什麼是什麼,怎麼還瞪我?

 上來被揍了一頓後朱棣特別低調,老老實實跟著朱元璋身後。

 沒辦法,謊言被戳破了。

 千算萬算沒算到歷史書里居然記載了他通過靖難之役成為明朝的第三個皇帝。

 他就想不明白了,那本歷史書那麼薄,還要記載那麼多年的歷史,要配插圖,怎麼連他的靖難之役都記?李世民的玄武門就沒記。

 明明爹都相信傳位給他的事了,結果功虧一簣不說,還害得他被揍了一頓。

 雖然不疼,但沒面子。

 而且爹現在還懷疑他是不是造了大哥的反,他再三保證造的是允炆的反,哦不對,是奉天靖難清君側都沒用,後面的子孫都出來作證了,爹還是一臉懷疑地看他。

 搞得他十分無語,這年頭說真話都沒人信了。

 乾隆脾氣本來就不好,見這群人不是忽視他們,就是赤裸裸的鄙視他們,現在還多了一個嫌棄他們的朱元璋,當即就炸了。

 “不合作就不合作,說得像是我們稀罕似的。”乾隆挺了挺胸,“我們大清的皇帝哪一個不是學識淵博,博古通今,清朝的皇子五歲開蒙,六歲入上書房讀書,卯入申出,一年只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自壽五天假,精通滿蒙漢三語,四書五經、史籍、策問、詩賦……”

 劉徹震驚了一下,這是讀書?這是騾子吧?

 他年輕那會還經常扮成遊俠出宮玩呢,用的還是平陽侯的名字。

 朱元璋:“!!?”大清的皇子們居然這麼刻苦?他的大明居然被比下去了。

 不行,回頭也要給兒子們安排上。

 朱元璋身後裝死的朱棣聞言,內心倒吸一口涼氣,六歲上學,還卯入申出,一年只有五天假期,大清的皇子們可真卷啊。

 他當年讀書的時候,經常逃課去掏鳥蛋,用彈弓射鳥來著。

 等等,爹你那是什麼表情,你不會是想學吧?

 朱棣默默地後退了一步,同情一秒洪武朝的自己。

 清朝皇子的課程,就連李世民和武曌都有些刮目相看,學得久、學得多不能說明什麼,關鍵還嚴格,皇帝能狠得下。

 屬實是有點學不死就往死裡學了。

 他/她就做不到。

 青雀那麼會撒嬌,他要是撒嬌,他肯定頂不住。

 乾隆滿意地看著眾人眼裡閃過的驚訝,“你們雖是漢人,對漢學的研究未必有我們清朝多。考史籍,你們未必考得過我們大清。”

 康熙和雍正雖然沒有說話,但對於乾隆的話是認可的,誰會承認自己不如人呢,而且對方還看不起他們。

 漢武神情驕傲目空一切,唐太宗武則天就跟沒看見他們一樣,朱元璋父子就別說了,搞得像他們很樂意熱臉貼冷屁股一樣。

 考試是看成績說話,而不是看人頭。

 被人貼臉開大,劉徹:“???”

 “你既然說漢人,那你可知朕叫什麼?”

 他堂堂大漢天子,和他談論漢文化?呵呵。

 他輕蔑地看了對方一眼,“之前那次考試,朕不知道後世的歷史都能及格,現在知道了能輸給你們?”

 再說了,之前那次考試考的題目大多都是清之前的,清後面的都沒多少題,就這,還只是考了那麼點分,也好意思在他面前嗶嗶。

 ……

 漢武帝位面

 大臣們:“……”

 陛下之前不是猜中了很多題所以才及格嗎?真正確定答案的,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