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壺醉 作品

第115章 奏事制

 反正這些摺子根本到不了皇帝面前,不過是按章辦事,淪為形式。 

 這麼一想,端木崇雙眼發紅,抬頭看向凌不語:“奏事如此,可知根源為何?” 

 “陛下,奏摺呈遞和辦理先要經奏事處一審,再入內閣,再到陛下案前,花費的時間較長,奏摺積壓也是常事,這些倒也罷了,主要是撰寫的內容到審核。” 

 “奏摺內容的撰寫由當地的官員決定,其是否準確,又能否表達真實情況?恐怕要迎合陛下及內閣的立場,多少有些粉飾太平,另就是審核之時對內容的把控也大多是人為。” 

 “這就註定陛下不可能洞察全局,總有遺漏,”凌不語說道:“此外,奏摺還有可能暴露機密,也不得不防。” 

 從地方到都城,這些反應當地吏治的摺子跋山涉水而來,若是中途洩露,後果不堪設想。 

 端木崇手指捏緊,那寧還山聽到這裡,不禁附和道:“狀元郎所言極是,此前臣駐守邊關,軍機要務以奏摺形式發往盛京也是提心吊膽,必有小將一路護送,唯恐讓人截了去。” 

 “若要改,除卻審核之人也要接受監督外,這一路上的防洩密也得再加強,據小民所知,北安國一直在元昌安插探子,如何能不防?”凌不語說道:“好在陛下增設政事堂。” 

 地方官員通過奏摺反應的底層情況才更有價值,能讓皇帝洞悉下情,為制定政策、任用官員提供較為可靠的根據。 

 君臣之間更能過過奏摺討論吏治,集思廣益,能減少決策失誤,這本是一件好事,凌不語覺得奏摺制倒不用改,只是要優化罷了。 

 這次景泰被內閣壓奏摺的事恰是個提醒,“奏摺制應保清明,奏摺奏事須更有保密性,才可使上奏之人無所顧忌,審核奏摺之人也需有監管與賞罰,方有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