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180章 美國變化與忠烈祠

 第180章 美國變化與忠烈祠 

 自八月底,漢王劉鵬下令修建忠烈祠以來,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在這段時間中,漢國經歷了與美國的曠世大戰。 

 整場戰爭,幾乎持續了一個多月,美國總共動員人數超過四十萬,漢國如果加上後續還未到達戰場的士兵,一共是三十多萬人,雙方總兵力超過七十萬。 

 這在整個美洲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哪怕是在戰火不斷的歐洲,甚至是巴爾幹地區,一下子參戰雙方雙方超過五十萬大軍都是少數,何況是七十萬大軍。 

 要知道號稱歐洲壓路機的沙俄,其國內正規軍其實也就幾十萬,所謂的百萬大軍,也是吹出來的。 

 別的不說,真有百萬大軍,就沙俄那個糟糕的財政和工業,能夠養的起幾年?? 

 哪怕是放在英法兩國,七十萬其實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客觀來說,這次漢美戰爭,雖然是漢國贏了,美國輸了,但實際從外交,乃至影響力來說,美國的國家形象實際是加強的,而不是減弱的。 

 別的不說,就說美國目前的工業,放在歐洲都是一流水平,只不過在計數上和那些歐洲列強有所差距罷了,但還沒有徹底的拉開。 

 而這場戰爭,對美國工業實際上也是一次極大的鍛鍊,尤其是對美國的軍事工業,重工業而言,也是一次極大的調整和提高。 

 在開戰前,美國的軍事工業,大多數集中在民用工業上,美國軍事工業的強項在於生產民間使用的獵槍,以及左輪手槍,美國人生產隊柯爾特左輪手槍,哪怕是漢國都有所仿製,並命名為北斗星1844式手槍,該槍由金山兵工廠仿製…… 

 而在美墨戰爭前期打響後,美國的工業體系,不可避免的向軍事工業傾斜,慢慢的,美國軍事工業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成長。 

 而後來爆發的,曠日持久的漢美戰爭,更是給美國軍事工業注入了加速器,生產春田步槍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仿製暴風火炮的山姆兵工廠,以及配屬的火藥廠,彈藥廠,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就像後來戰後美國軍事委員會統計,在戰爭結束前,全美總共只有十幾家生產民用軍火的軍工企業,而在戰爭結束後,因為數億美元的訂單,以及華爾街資金的湧入,整個美國的軍事工業膨脹了十倍不止,由戰前的十五家軍工企業,增長到了戰後的四十二家。 

 而等到戰爭結束後,戰爭訂單消失,這些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軍工企業,不可避免的因為訂單中斷,直接引發了至少二十七家軍工企業的破產潮。 

 而美國自從這次漢美戰爭失敗後,國內輿論日趨緊張,為了保住未來美國的軍事工業,美國政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用於統籌整個美國的軍工,以及軍工生產,研發,乃至最基礎的原材料,用快要被趕下臺的約翰.泰勒總統的話說: 

 “發展美利堅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是未來美國能否戰勝漢的關鍵所在!!” 

 也正因為如此,整個美國軍工企業,經過軍事委員會的介入,並引進華爾街資金的整合,整個美國四十二家軍工企業被整合成了四家巨無霸軍工企業。 

 他們分別是位於紐約,生產春田步槍的斯普林菲爾德。 

 位於華盛頓,生產山姆火炮的山姆軍工集團。 

 位於弗吉尼亞州的蘭德工業,該企業負責生產火藥和美軍鋼盔,單兵作戰裝備。 

 而剩下的一個則是紐約造船廠,主要軍用船舶,為美國海軍提供軍艦。 

 可以這麼說,一場漢美戰爭,徹底把美國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給徹底激活了,美國目前的軍工產量,如果算上民用市場的話,實際美國軍工產能,是要超過目前漢國軍火產能的。 

 這一點掌握大量美國情報的劉鵬最清楚,這也是他為什麼不在拿下科羅拉多州後,繼續吞併美國中西部領土,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看似萬方在外交場合,動輒威脅美國人要繼續打下去,實則漢國人自己比誰都清楚,此時的漢國也打不下去了。 

 別的不說,整場漢美戰爭,漢國花掉了兩億四千萬華元,相當於四千萬英鎊,幾乎把這些積攢的財政盈餘打光了,還欠下了至少一億八千萬華元的外債。 

 可以這麼說,再打下去,漢國財政就真的支撐不下去了。 

 所以這也是在外交場合上,漢國對除領土之外,沒有過分的要求,也沒有要賠款,更沒有說什麼這場戰爭美國負全責的要求。 

 反而和美國共同把這次戰爭,定義為一次衝突,衝突原因,自然歸咎於墨西哥屠殺德克薩斯人,然後墨西哥共和國賠了美國六百萬美元,這件事也就在美國高層,以及媒體春秋筆法下糊弄過去了。 

 但是德克薩斯的事情是糊弄過去了,漢美戰爭,美國輸了,是全體美國人,親眼所見的,這也導致約翰.泰勒總統的支持,急劇下滑,估計離滾蛋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