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蹇義表白

 內閣這個機構,本就有些類似中書省,一旦給他們放權,儼然又是宰相,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就是為了防止一家獨大……” 

 巴拉巴拉…… 

 李青靜靜聽完,開口道:“你放心,即便皇上提拔內閣,內閣也遠達不到宰相的高度!” 

 “這麼說,皇上是真打算提拔內閣了?”蹇義問。 

 李青:“不知道。” 

 蹇義:“……” 

 見實在談不出個所以然來,蹇義索性撂了底,“李尚書,本官就實話實說了,如果皇上提拔內閣,本官,包括夏尚書,以及六部所有官員,都會極力反對,並堅持到底。” 

 李青不置可否,淡笑道:“蹇尚書說的這個六部所有官員,是否包括我兵部?” 

 蹇義臉上一熱,旋即又勸道,“李尚書是六部的人,自然要為六部著想,若事事都想著迎合皇上,不為下面人考慮,那最後必將離心離德,難以服眾。” 

 “多謝蹇尚書賜教。”李青笑眯眯地端起茶杯,抿了口茶,“蹇尚書還有其他要說的嗎?” 

 蹇義苦笑嘆道:“李尚書你……唉,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如你我這般,很多事都身不由己,下面的人擁護你我,除了你我是他們的上司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自身前程; 

 身處這個權力漩渦,即便我們不想,他們也會推著你我走,要是死命不走,則會被他們踩在腳下; 

 當然,李尚書你能超脫出來,可我不行啊! 

 權力是把雙刃劍,不能傷人,便要傷己,為官……難啊!” 

 他講述著自己的為官之道:“官場本就是個相互利用的戰場,下面人利用我們這顆大樹乘涼,我們也能利用他們達到政治抱負; 

 想要一展宏圖,做出一番事業來,沒有這些個‘枝葉’,縱有再大的才能,也無濟於事。” 

 蹇義難得掏心窩子,“遠的不說,就說去年的南民北遷吧,數月時間,遷徙數百萬百姓,能有這麼大的成果靠的是什麼? 

 不還是下面的人,盡心盡力的督辦? 

 若沒他們,莫說大幾百萬,一百萬都遷徙不了,人家這麼賣力,為的是什麼?” 

 李青默然抿著茶,蹇義也不再說話。 

 等著李青做出抉擇。 

 許久,李青開口道:“這番話,蹇尚書何不直接諫言皇上?” 

 蹇義苦笑:“一樣的話,從本官口中說出,和從李尚書口中說出,有著天壤之別。” 

 這是事實! 

 李青歷經四朝,蹇義也歷經四朝,所以,他太清楚李青的能量了。 

 蹇義是洪武十八年的進士,他踏入官場時,李青就已是風雲人物。 

 當他還唯唯諾諾,處處陪著小心的時候,李青就殺駙馬、斬貪官、征伐漠北、封永青侯,一句風光無兩,根本無法形容李青的牛逼。 

 更讓蹇義匪夷所思的是,李青不僅在洪武朝牛,在建文朝依舊牛。 

 這也就罷了,靖難之役後,李青這個建文心腹,非但沒受到丁點兒影響,地位反而更上層樓。 

 太宗那麼多疑的一個皇帝,對李青卻信的死心塌地,就……離譜。 

 到了仁宗,李青幾乎被奉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師了,說的話簡直堪比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