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朱瞻基的抱負

 “從表面看,三個機構各司其職,布政使負責行政,按察使負責刑司法,都指揮使負責軍隊,他們相互沒有關聯,然而事實並不是。” 

 朱瞻基道:“很多事都要三方合作,比如鬧賊寇、山匪,比如土司動亂,再比如倭寇……這時候,他們就開始相互扯皮、推諉了; 

 舉個例子,永樂十八年唐賽兒叛亂,若是山.東有一位統領三司,負責全省事務的官員,叛賊不可能做大!” 

 李青點點頭:“所以你想設置這樣一個官職?” 

 “不錯。” 

 “嗯……我倒有一個主意。”李青道,“可以設置一個臨時官職,有中級官員擔任,且擔任此官職的人不固定,時間也不固定,這一來,他們做大的可能就會小很多。” 

 “這個主意好。”朱瞻基大點其頭:“就這麼辦。” 

 “這個官職叫什麼?”李青問。 

 “巡撫!” 

 李青撓了撓頭,聽著咋這麼耳熟呢? 

 “你這第二步放權是哪個群體?” 

 “御史言官!” 

 “展開說說。” 

 朱瞻基頷首,道:“言官是什麼人你也知道,說句不好聽的,這個群體簡直就是為罵皇帝而生的,當然,我給他們權力,並不是為了少捱罵; 

 事實上,這些個言官大多都還清廉。” 

 李青也比較認同,雖然這些人很討厭,喜歡拿聖人標準要求皇帝,但這類群體,好名遠勝好利。 

 “所以你要派他們去罵地方官兒?” 

 “青伯果然聰明。”朱瞻基笑道,“正是如此,用他們的高標準去要求地方官兒,肯定有利於民生、軍備、刑訟、財賦等各方面。” 

 你可真夠壞的,不過我喜歡……李青也笑了:“有一個‘活力四射’的監察體系,確實利好民政。” 

 言官的‘戰鬥力’,可不是一般的強。 

 “所以這個職位叫……巡察御史?” 

 “青伯你真是我肚子裡蛔蟲。”朱瞻基驚歎道。 

 李青笑容一收:“你的改制青伯很贊同,但你這個比喻青伯很不喜歡!” 

 朱瞻基:“……” 

 “好了,我也說兩句。”李青清了清嗓子。 

 朱瞻基做洗耳恭聽狀,“青伯你說。” 

 “推恩令你知道吧?” 

 “自然知道。”朱瞻基點頭,“青伯你是說……削藩?” 

 “沒必要削了。”李青搖頭。 

 因為他的建議,早在朱棣那會兒,就削得超狠了,再削可真就要命了。 

 倒不是怕他們翻出浪花,而是海上貿易藩王不能參加,再削減用度幾代人後,有些藩王后人會餓死的。 

 “我的意思是削士紳!” 

 李青道:“朝廷頒佈律法,士紳財主的家產不能只傳給嫡長子,無論長幼嫡庶,都能繼承,且還要平均,誰也不能吃虧。” 

 “嘶~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