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換盞 作品

希臘餐廳

bti16型人格珠寶線下賣得很火,線上在央視直播間也成了爆品。直播間想邀請人格珠寶的設計師講講背後的故事。

賀驍主動找到祝留,“祝大設計師,心情好些了沒?”

坦言講,賀驍屬於情緒價值給得很足的那種老闆,會懂得關心員工的心理變化,人也不嚴厲。

“挺好的,賀總有什麼事嗎?”祝留對賀驍一貫的態度概括出來就是:有事說事,沒事走人。經過與上一任老闆的相處,祝留總結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上下級關係不能處得很僵,但也千萬不能走得太近。

賀驍笑嘻嘻的,“這不是現在人格珠寶在央視直播間賣得很好嘛,直播間就想要邀請人格珠寶的設計師講講背後的故事。”

如果是為maria設計的桂下玉兔,祝留還能講講跟項逢去滑冰然後順利找到靈感的事情。這款人格珠寶完全是她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如果一定要說淵源,那就要追溯到曾經和趙正言關於《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談話,而這是她不想提及的。再加上祝留本身也是個低調的人,話也不算很多,不是很喜歡做這種直面上百萬甚至是千萬人的直播。

“我還是不去了,我沒有什麼背後的故事可以講述,而且我也不是很習慣面對千百萬人。”

賀驍身體前傾,“真的不再考慮一下嗎?可能會有助於提升人格珠寶的銷量。”

“還是不了,通過作品見面是我更習慣的方式,不必親自見面了,而且我也不善於編故事。”

賀驍還是感覺有點可惜,所以又勸了勸祝留,“即便是僅對於你個人而言,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提升知名度的機會。”

祝留笑了笑,“我的作品出名就夠了,我個人出不出名、有沒有人認識其實無所謂。”

賀驍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你是看得真開,一般在企業裡這種拋頭露面的機會都會擠破腦袋的。”

祝留半開玩笑地問:“那應該是在銷售部門吧?”

賀驍一副“你當然不懂”的表情,“設計部也一樣,前年總部派人來錄製紀錄片,設計部搶露臉的名額都快搶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