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換盞 作品

第77章 轉過頭

 祝留回過神來往旁邊挪動了一些,給他讓了位置。

 項逢坐在祝留身邊,因為長椅上還坐著一個大概15歲左右的白人學生,所以項逢和祝留的身體緊挨著。

 項逢側過頭問祝留:“你餓不餓?還有兩個小時左右,我們一起去吃頓飯?”

 溫熱的氣息和溫柔的語氣是任何一個女人都無法拒絕的,祝留某一刻也有種混合著疼痛的恍惚感,但是她還是說了:“不了,要不你去吃吧,我坐在這裡等著登機就好。”

 短短的一個小時裡,通過跟祝留的相處,項逢感覺自己承受打擊的能力在有效增強。

 他說:“你陪我一起吧,那邊有間中餐廳,應該有粥之類的,簡單地喝一點也好。”

 祝留還想拒絕,項逢問:“你去法國是因為有商業活動嗎?”

 提起這樣的話題,祝留明顯自在了很多,她說:“不是商業活動,是我參加我一個朋友的個人攝影展。”

 項逢問:“是職業攝影師?”

 祝留說:“她早年是戰地記者,後來到了中國定居,開了自己的工作室。”

 項逢順著她的話繼續問下去,“延城也有嗎?”

 祝留點點頭說:“有的,newBirth工作室。”

 項逢又問:“她是哪國人啊?”

 祝留說:“阿富汗。”

 在接下來的十分鐘裡,祝留給項逢講了may的故事,包括may為什麼選擇放棄做戰地記者。

 項逢聽完之後問祝留:“她會怪那個男人嗎?”

 祝留說:“應該不會吧,都是屬於過去的了,may是很灑脫的那種女人,不會把自己鎖在回憶裡,因為愛或者恨都不會。”

 項逢說:“因為不值得。”

 祝留說:“沒錯。”

 兩個人相視一笑,好像有某種類似於友誼的東西在他們之間產生。

 項逢問祝留:“要不要去吃飯?”

 祝留第一反應還是想拒絕,還沒等她開口,項逢就說:“你不想may忙著攝影展的同時還要招呼你早飯吧?”

 祝留眨了眨眼,好像也對。

 吃飯時,祝留髮現項逢從來沒有主動講起過他這四年來的經歷。

 但是她也沒主動問,覺得那不太合適。

 她聯想起四年前的事,理所當然地認為項逢還是像那時候一樣通過編程進行創業而後成功了。

 這是祝留思考問題的方式,搞藝術的人很多思維線條都不是直線,而是曲線,主要由幾個點定型而後跳躍式地連接,通過聯想與想象可以得出絕大部分的內容。

 期間祝留喝粥的時候,一顆米粘在了下嘴唇下面,她沒有發覺。

 項逢看著她,伸出寬厚的手,桌子很小,兩個人面對面坐著距離也不過35cm。

 祝留的第一反應是躲開,項逢也沒扣住她的頭不讓她退開,而是收回手指點了點自己的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