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0 章

“內憂外患,內憂終於解決了。”李長安笑了笑,吩咐身邊女官,“將安祿山之亂徹底平定的消息昭告天下吧,大唐安寧了。”

昭告天下很有必要。如今信息傳遞緩慢,對普通百姓來說想要知道國家大事只能靠朝廷在各地張貼告示。

如今還有不少百姓背井離鄉往南逃難,沒能力的逃難的百姓也是整日提心吊膽,生怕那日叛軍打過來就把他們抓了,無心農耕。朝廷昭告天下,叛亂已經平定,大唐又和平了,就是讓這些百姓放心勞作,回覆太平時期的生活。

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資源又不能憑空冒出來,李長安對勞動力眼紅極了,絕不容許一個百姓無所事事!

女官剛要應承,李長安又喚住了她:“再派人去給杜甫送幾身新衣裳,順帶去我庫房中把那壇劍南春也捎給他。”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杜子美愛哭卻實在貧窮,自己作為好友加主君,可不能讓詩聖無衣可換。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讓杜甫好好飲一罈這收復山河的慶酒吧。

一夜之間,盤踞在長安城到蜀郡二地之間的叛軍就奇蹟般全部投降了。

就是這麼湊巧,昨日最後一個郡縣被收復的消息剛傳入長安城,今日這些叛軍就投降了。

李長安清點著要帶去蜀中的人,她絲毫不擔心自己離開長安城之後會有人趁機作亂。

如今長安城內重新整頓起來的六軍,每一個都是她的嫡系。這可不是原來禁軍那些中看不中用、刺客都摸到了牢獄裡都不知道的廢物,這些人每一個都是上過戰場的將士,要是真有人敢趁著李長安不在的時候作亂,那就會在李長安回來之前喜提九族消消樂。

不過李長安最終還是把李明錦和李泌都留下了,留下準備登基大典。

然後帶著張九齡和王忠嗣前往蜀中迎接太上皇。

雖然李長安沒有吩咐百官送行,可十分有眼力見的大臣們心中都已經知曉李長安這次去蜀中回來的時候便要從太女改稱陛下了。

雪中送炭已經晚了,錦上添花總不能再慢一步吧。

於是李長安離開長安城的那個清晨,文武百官不約而同起了個大早前來為太女殿下送行。太女殿下好詩賦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臣子們自然投其所好,早就寫好了送行詩相送,期望能夠得太女兩分青眼。

李長安哭笑不得,卻也收下了這堆送行詩。日後有人投她所好的日子還長著呢,與其讓這些臣子為了奉承她做些勞民傷財的事情,倒不如她大大方方把喜好擺出來,想要奉承她就自己苦心鑽研詩賦去吧,起碼寫詩不勞民傷財。

李白數日前已經回了長安,他是個閒不住的性子,李長安乾脆就帶著他一起往蜀地去了。李白出蜀本就是為了建功立業,如今功業已成,自當衣錦還鄉,也順便回一趟蜀地老家。

看到李長安正在看送別詩,李白湊過來也翻了幾篇:“咦,這個人倒是能給孟夫子當個學生。”

李白眼尖,還真從一堆二流詩作中找出了一篇有些靈氣的詩詞。

李長安去看名字,果不其然又是個她單方面的熟人。

“韋應物。”李長安輕笑。

是他啊,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寫《滁州西澗》的韋應物。

韋應物年少時候是個紈絝子弟,歷史上也是經歷了大變,遇到安史之亂家道中落之後才好好讀書,浪子回頭。如今安史之亂結束的快,韋應物雖然失勢家道中落,可也還沒到原本那個程度,這次估計是哪個姓韋的大臣想要提攜後輩,這才把他的詩夾在這一堆詩之中遞了上來。

李長安笑了笑,沒打算提攜韋應物。

老老實實考科舉入仕途吧,反正多等幾年也少不了給她寫詩。

一路上,李白嘰嘰喳喳給李長安講著他當年是怎麼寫出的《蜀道難》,日子過得倒也快,很快就到了蜀郡。

與戰後重建、不復往日繁華的長安城比,一直在李長安治下未經戰亂的蜀郡則蒸蒸日上。

尤其是蜀錦,引進了各種先進的紡織工具和高產的養蠶方法之後,產量更是節節高升,郡城中更是有了一整條蜀錦鋪子組成的街道。

李長安沒有先去見李隆基,甚至李隆基也不知道李長安已經來了。

李隆基如今只能知道李長安想讓他知道的事情。

“你怎麼親自來了?”李長安先去見了沈初,沈初皺眉道。

他嘆息一聲:“我把聖旨給你送去,你登基之後再派人來接他也不遲。”

李長安只傳信給沈初說她派人來接李隆基了,卻沒有說是她親自前來。

“哪能什麼事情都讓老師替我做呢。”李長安長身直立,神色溫和。

“你……”沈初眉毛微顰,想要在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