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 作品

40:滴血認祖

陳留白沉吟道:“多謝四叔公好意,我就不去了。因為太久沒寫,未必能寫得出來。”

四叔公一怔,但這種事強迫不來,萬一寫不成,甚至寫差了,就會變成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只得遺憾離去。

陳父等人也感到可惜,可沒辦法,既然陳留白這麼說了,定然有他的理由和苦衷。

接下來數天,陳留白呆在家裡,專心於讀書寫字,打磨心境,主要練的是一個“靜”字。

每逢大事有靜氣,說著簡單,真正做起來,則會完全不同。

期間陳稚平登門來,帶來個消息,說陳文慶被選去給公主殿下寫詩,不料有一句寫岔了,被誤認為批評,惹得殿下不悅,捱了一鞭子,隨即被打發回家,閉門思過。

聽說這個事對陳文慶的打擊頗大,整個人變得失魂落魄的了。

屢考不中之下,他對於科舉有了心理陰影,信心不足,故而想要抓住公主殿下這條線,謀取新的晉身之道,不料還是失敗。

取悅於人,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了這事後,陳父他們後知後覺,慶幸當初陳留白沒有答應去。

否則的話,很可能也會因此受辱。

……

到了五月初一,宗族禮祀大祭正式拉開帷幕。

這次祭祀,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前一部分,主題為“認祖歸宗”,面對的是廣大的旁系外支子弟,以男丁為主,有一定的年齡要求,從十五歲到三十歲左右。

血脈傳承的考核方式頗為簡單直接,就是將符合要求的人按組排列,然後在規定時間內前往宗祠外的廣場上,刺破指頭,滴血入擺好的瓷碗內,再混合了清水與牲血,最後塗抹在對應的一副鬼神面具上。

這就完成了取樣。

如此儀式,顯得原始而古老,有幾分“歃血為盟”的模樣。

但這就是古禮宗法,無人敢質疑什麼,照做便是。

一旦有人血脈得到確認,成功了,便會獲得先人祖宗的認可,入夢顯靈。

這般方式,在陳留白看來,儼然為一種“儺術”,算不上有多神秘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