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劍斬雲夢 作品

六百六十七章 大計劃!

  想及此處,修洛特便落下羽毛筆,在王國的幾處湖泊附近,勾出一個個紅圈。那是預計中水庫與堤壩的位置。隨後,他捧起地圖,仔細查看著黑點的城鎮、藍線的河流、紅線的道路、藍圈的湖泊,還有湖泊邊紅圈的水庫...所有的修築計劃,就都躍然紙上!

  總得來說,這一次王國修築的大計劃,是用三河土路的二級縣道,勾連各縣的大城重鎮,南北的大小河流。接著,南北的水系都需要疏浚,河道的礁石要清理掉。最後,防洪的小型水庫與堤壩,則要在各處大型湖泊周圍修築,來調節雨季的降水。

  除此之外,各地村莊都接到了修整水渠的長期任務。每年的農閒時候,鄉民們都要在村莊祭司的帶領下,繼續服各種勞役。而各縣也要提供足夠的工具,補貼勞作的口糧。

  至於三級石道,開挖運河...這樣成本高昂的工程,修洛特只是在夢裡想一想罷了,絕不會在現在就推行下去。

  「修築三河土路,清理河道礁石,修建水庫堤壩,修整地方水渠...這便是大計劃的四項要務!」

  寫到這,修洛特有些自嘲。這樣的大計劃,與秦始皇的馳道,漢武帝的長城,隋煬帝的大運河相比,工程量大概只有個零頭中的零頭。然而,這樣的工程,對於湖中王國,甚至整個中美洲天下來說,也已經是從未有過的壯舉了!

  而若是沒有王國青銅工具的普及,以及鐵製工具的出產,修路築壩所要付出的成本,恐怕是天下各部都難以接受的。

  「第一項要務,修築三河土路的縣道,勾連水系與城鎮!」

  修洛特伸出手指,摩挲著地圖上的第一根紅線。紅線的起始點,是在北方河口縣的河口要塞,終點則是王都欽聰燦城。這條二級縣道的修築長度,大約在一百六、七十里左右。道路先往南方,勾連沿線的民屯村莊,再與華亞莫要塞相連,最後轉向西方,連接到欽聰燦城。

  「第一條縣道,勒曼河-河口要塞-華亞莫要塞-欽聰燦城。整個王國北方,地勢比較平坦,一級的土路很多,只需要這一條二級縣道,把都城與勒曼河水系更有效的連接在一起。而這條縣道的修築,也是建立在塔拉斯科王國土路的基礎上!...」

  修洛特思索著這條道路的細節,提筆標註著可能的修築難點。

  「華亞莫要塞附近地勢較高,應該稍稍有些費力,但道路的整體難度不大。」

  第一條縣道全長一百七十里,陸路從北向南,海拔漸漸升高,直到華亞莫要塞附近,達到海拔的最高處。然後,道路繼續轉向西南,海拔略為降低,直到欽聰燦城。而王都欽聰燦的海拔,則明顯高於河口要塞。王都欽聰燦與華亞莫要塞,本來就是上個時代大洪水中倖存的城邦,都建立在湖區的高點處。

  實際上,欽聰燦城的海拔為2000米左右,華亞莫要塞為2400米,而河口要塞的海拔則是1800米。這條道路在一百七十里中,先升高600米,再降低200米,這樣的地勢起伏,與南方兩縣動輒上千米的海拔落差相比,實屬平緩。而這條道路在後世,就是墨西哥的43號高速轉15號高速。

  「從第二條縣道開始,都是通往南方。第二條縣道,屬於是南方道路的東線,分為兩段。東線第一段,從帕茨誇羅城開始,行一百五十里,抵達小城奧拓。」

  奧拓小城,就是數年前,修洛特大會南方貴族,遭遇梅蒂娜刺殺的地方,也是通往南方的商路節點。而之所以從帕茨誇羅開始,是因為欽聰燦城與帕茨誇羅城之間,有帕茨誇羅湖的水運。水運的效率遠遠高於陸路,哪怕是三級石道也難以相比。

  修洛特在規劃之初,就儘可能地減少了「大計劃」的工程量,先把幾條動脈的主幹鋪出來再說。

  「東線第一段,全長一百五十里。從南到北,同樣是先升高再降低。而越是靠近奧拓城,地勢降低就越快,開始顯露出險峻。」

  第二條縣道的第一段,為陸路,全長一百五十里。這一段縣道,便是後世的120號高速。帕茨誇羅城海拔2200米,比欽聰燦城略高。而奧拓小城的海拔就只有1500米,兩端中間的高點,則是2400米的一處山村。所以前面半截平緩易修,而後半截八十里路,會陡然降低900米,修築起來會麻煩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