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劍斬雲夢 作品

二百四十四章 封國、田畝與縣制

  在沒有鐵質農具,沒有大型牲畜的條件下,一名農夫的耕種能力非常有限。在精耕細作的天朝,單靠人力,一名丁壯農夫大約最多隻能耕作5畝。而鐵器能夠減少體力消耗,並翻土深耕。耕牛耕馬則能把這個數字至少擴大2-3倍。

  所以,唐初一丁授田20畝,視為有效耕作的極限。有鐵器,有耕牛,北方平原一年一收,一人耕作20畝;南方水田一年兩收,一人耕作10畝。

  在修洛特的封國中,一畝地的面積大致與天朝田畝相同,只是略小一點。而耕種的作物密度則只有天朝農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耕種的農忙時間由於作物的多樣性,延長2倍左右。

  這樣算來,一名丁壯最大的耕種面積,就在8-10畝左右。正常的年景收穫在2-2.5石之間,能夠供養兩名丁壯,或者供養一丁,其餘作為貢賦和備荒積蓄。

  正是依靠這些數據,修洛特才制定出軍屯和民屯的細節,並大致規劃出今後的賦稅水平,設想出進一步變法的方向。

  軍屯每丁耕作10畝,收2.5石,餘糧供給屯田軍出征。民屯每丁8畝,收2石,一半自養,剩餘五分之三為貢賦,五分之二為村莊積蓄,即稅賦在三成左右。而青壯婦女耕6畝,收1.5石,老弱耕4畝,收1石,都是按此計算。算上農閒時的勞役,封國未來的稅賦程度,會和變法集權後的秦國相當。bookAbc.Cc

  “鼓勵耕作,興建水利;編戶齊民,獎勵生育;發展金屬農具,按軍功授田...封國土地,每二十石養十人,每十人出三丁。戰時三丁抽一,一百二十萬石則出兵六萬...”

  紛繁的思緒從少年王者的腦海中閃過,又化作他嘴角的微笑。學習商鞅變法,模仿秦朝的耕戰體制,正是他未來的治政方向,只是還有細節需要理清。他繼續看向地圖,思考起封國的人口現狀。

  “封國的最北方以勒曼河為邊界,以河口要塞為中心,往西南數十里就是奎採奧湖。這裡也是聯盟水師停泊的地方。庫盧卡,你去河口要塞,見過我的父親了嗎?”

  聞言,庫盧卡點點頭,接著詳細的回稟道。

  “王上,我去見過副元帥。他坐鎮河口,已經把要塞修復一新,後勤安排的非常妥帖。傷員們也得到了救治,一些痊癒的武士開始陸續迴歸軍團。周圍的潰軍都被收編消滅,鄉鎮村莊保持著順從與秩序,農民們都按時完成了春耕。只是,那裡的祭司數目嚴重不足,貴族們被清理後,村莊就大多由村老們自己管理。”

  “奎採奧湖周圍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沿湖周圍數十里內,密佈著許多村莊,也一度聚集了二三十萬人口。這裡有數百萬畝被開墾過的農田,都是沒有樹根、除去石塊的熟地。”

  聽到此處,修洛特點點頭。他站起身,揹著雙手在大殿中踱步,陷入沉思。

  封國北方的奎採奧湖區周圍,原本有四十多個大型村莊集鎮,人煙茂密,物產豐饒。只是北方歷經戰火,王國數次徵發,軍隊戰鬥不斷,鄉鎮也殘破的最為厲害。現在,東北的阿坎巴羅邦分割出去,成為特波波羅的封地,整個北方就需要重新整理一遍。而確定封國的區劃,就是新政的第一步。

  少年王者思索半晌,立下決斷。

  “猴子,提筆記錄。”

  庫盧卡點頭應是。他取出一隻細毛筆,蘸上墨水,開始歪歪扭扭的半寫半畫。

  “重訂邦國縣制,劃分疆界和人口。勒曼河以南,華亞莫要塞以北,封國北方,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五十多里,包含整個奎採奧湖區,半個薩卡普邦,設為一‘縣’。以河口要塞為縣治,就稱為河口縣。下轄四十多大型村莊,十萬人口,一萬丁壯。儘快編戶齊民,設立民屯!”

  “縣?”

  庫盧卡提筆書寫,畫出一串串小人和簡化的偏旁字符。接著,他的臉上浮現出疑惑。

  “王上,縣是什麼?與邦國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