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523章 天父,凱撒與護民官

“昭烈帝說,要做大事,必定要以人為本。唐太宗說,君主是船,而百姓是水。所以,我們哪怕丟掉了羅馬名號,只要人民認可,這個名號也會自然回來。”

他再次停頓了下,從講臺上觀察三面,發現元老們果然很受觸動,雖然明顯各有各的想法,但還是都主動思索,乃至記錄起來。

“這些,應該都只是簡單的道理,當年兩個小孩子都能把它想清楚。但是現在——”他敲了敲木頭講臺:“我覺得,我們中間,有一些人,已經忘了這些常識了。”

“我們羅馬要保護所有羅馬人民的利益,自然也要盡力保護元老的利益。但是,一些元老和上層人士,已經開始腐蝕國家,傷害自己的保護者了。”

“對外來說,我們並不想讓蠻族再打進來,讓波蘭人、阿勒曼尼人、意大利人之類,再在這裡耀武揚威。那不但對平民很壞,對我們也很壞——你們難道真的相信,要是羅馬沒了,那些蠻族會依然保護你們的利益,和你們分享、共存,而不是幹掉你們,直接獨吞所有的好處麼?”

“對內來說,也是一樣。”他強調道;“我們要是把民眾惹急了,他們就會設法換一批人。就像剛才所說,不管叫不叫羅馬,是不是元老院,都是可以選擇的。所以,為了國家,更為了我們自己,在對待民眾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啊!”

“我們的先祖,早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給我們安排了三重保障,來維護國家的安定,讓民眾信服。”

“第一重,是我們的信仰。我們大家都有不同的父親,屬於不同的家族,但所有人都有一位共同的、天上的父。在天父長生天面前,所有人也都是一個大家庭,都是兄弟姐妹。這就是最基本的共同關係,維持這個信仰大家庭,也是我們最基礎的‘同欲’。在此之上,一個普世的國家——羅馬,才能更穩定地建立起來。”

“第二重,是我們的領袖。羅馬是公民的國家,而公民就是軍團的成員。所有軍團的首領,便是大家共同的領袖。古時候,羅馬的元首和他的下屬機構,就是依靠平民的力量,約束貴族,而不是反過來。這種結果,也是自然的發展,更是最有利於國家的選擇。”

“第三重,是一系列監察、反饋的制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而是平民的意見沒法輕易被執政者所知,哪怕瞭解到的情況,也未必是大部分人的真實心願。因此古時候,羅馬人就安排了護民官,來反應平民的意見。這些職位都是為了表達百姓的想法,讓他們能在國家事務中取得合適的權力。”

他介紹完,話鋒一轉:“但是,現在這三重保障,都有了鬆動,甚至已經崩潰了!”

“我們的教會,這次尚且滿足了維護信仰的要求,但是這麼大的事情,能揭發出來,卻是依靠一位顧問,甚至不是他們自己的修士。我聽說,西邊的公教教會,就已經出現了嚴重腐化,導致異端橫行,上下都有很多人感到不滿。我們羅馬正教會難道也要步後塵麼?”

“我們的汗廷,這次也沒有提供原本應該及時給予的幫助。如果真的重視,那這次的重重阻礙也不會發生。”他直言:“能把問題積壓到這種地步,所有與執政相關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有推脫不了的責任。”

“而我們的護民官制度,早已完全消失了。在不同領域,這個官職要麼已經改變了意思,被用於其他用途,要麼就是乾脆被取消了。”

“這都不是好消息。”脫歡搖搖頭:“如果這些保障全都失效,我們的民眾也不會因此放棄。他們會自己尋找別的路子,而這,對於羅馬,對於我們這裡的諸位元老,估計就不會是什麼好事了。”

“大家好好想想吧!”他把稿子收拾起來,乾脆地宣佈結束:“我的總結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