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作品

第311章 秦叔寶三擋靠山王

 第三一一回 秦叔寶三擋靠山王 

 靠山王楊林是真的喜歡秦瓊,寧願自己死,也要成全秦瓊的孝義之名。另外,楊林覺得自己這麼做也是對得起自己心中的知音——那秦瓊的父親秦彝秦子厚了。所以,把脖子一哽哽:“來吧!” 

 秦瓊那虎頭造金槍的槍尖兒就在老王爺頸嗓咽喉前也就是那麼一韭菜葉的距離,秦瓊就覺得渾身發顫,這杆槍“卜楞楞……”上下直抖,面對著殺父的仇敵,但秦瓊內心對楊林沒有什麼仇恨呢。為什麼?教育問題。秦瓊的母親秉承秦瓊父親的遺囑,從來沒在孩子面前提及仇恨,只有等秦瓊長大了,自己的母親才會念及往事說一說。但是,也是平平淡淡,很客觀:“兩國交戰各為其主,你的父親被楊林攻破城池,奮勇殺敵,浴血奮戰,最後為國捐軀。怎麼死的?我聽說是他自己用槍把自己給捅了。楊林還將其厚葬,至於葬在什麼地方呢?我也不知道。”秦瓊到現在也不知道,每每到了父親的忌日,母親領著自己就在家中行祭,對著牌位祭祀、燒紙。這麼多年就這麼過去了。寧氏夫人不怎麼提,秦安更不提,因為老爺臨死前有吩咐。所以,秦瓊心中沒有種下仇恨的種子。沒有種子,怎麼會發芽呢?人的情感也是如此。你給孩子心田當中種下愛的種子,這孩子長大成人,就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善良之人。你要從小就在孩子面前嘚啵嘚、嘚啵嘚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那個怎麼對不起我了,這個怎麼打我了……你無形當中就給孩子種下一顆仇恨的種子。這顆種子遲早得發芽!這孩子可能就變成一個行事比較孤僻,看問題比較極端的人了。所以,教育子女要跟寧氏夫人學呀。那麼,秦瓊對楊林本來沒有太多的仇恨。反倒是楊林對秦瓊有知遇之恩,對秦瓊那麼好,秦瓊能感知不到嗎?早已記在心間呢,只不過中間有一層殺父的隔膜讓秦瓊沒辦法太對楊林親近,還有這麼一層世俗的眼光在中間呢。所以,秦瓊不敢親近。那麼,你讓秦瓊今天殺他,秦瓊也動不了手啊。大槍尖兒就在楊林頸嗓咽喉前,秦瓊倒想一咬牙往前一捅就算了事,但是下不去手啊。看著楊林熟悉而蒼老的面容,秦瓊最後牙關一咬,“砰!”把這杆大槍給收回來了。 

 “呃,”楊林感知風聲了,睜開眼睛一看,秦瓊把槍尖兒拿回去了,楊林就是一愣:“叔寶,你因何不動手?” 

 秦瓊用槍尖一指:“楊林吶,你聽著!你與我有殺父之仇。按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秦瓊應該手刃於你!但是,你又對秦瓊有知遇之恩。這些天來,你對秦瓊是一片真情,秦瓊焉能不知啊?恩是恩、仇是仇。今日你我恩斷義絕、恩仇兩消,從此你我再無瓜葛,乃是兩個陌路之人!如果,以後再在沙場上,你我相見,那就是兩國仇敵。到那個時候,我也如同當年我的父親一樣,定然與你拼個你死我活!靠山王千歲,咱們就此別過!”秦瓊又在馬上一拱手,一咬牙關,一圈馬,“咵咵咵……”秦瓊跑了。 

 “啊!”楊林望著秦瓊遠去的背影,眼睛溼潤了。 

 十二家太保往上一擁:“父王!父王!就這麼放秦瓊走了嗎?我們是不是要追!” 

 楊林把手擺了擺:“別追了,讓他去吧。他心不在我這裡,追之何用啊?唉!叔寶啊——仁義呀!” 

 啊?!十二家太保一看,這還誇呢?都到恩斷義絕了,你都把人爹宰了,你們以後就成陌路二人了,還誇呢! 

 楊林苦笑一聲:“你們懂什麼呀?在叔寶心裡,恩是恩、怨是怨。恩怨分明,又不施禮數,此乃豪傑也!爾等都應向叔寶好好地學習呀!” 

 啊?!這還跟秦瓊學習呢?哎呀,好傢伙……也不知道是哪個太保陰陽怪氣地喊了一嗓子:“向秦瓊學習!”他喊起口號來了。 

 楊林一皺眉,打馬一圈,馬頭衝西朝著十二位太保以及偏副戰將一揮手:“走!返回大興城!”於是,帶著眾人又原路返回了。 

 這一回,那真如同殺敗了的鵪鶉、鬥敗了的雞呀楊林的腦袋都耷拉下來了,懊喪至極呀。就如同丟失了至寶一樣,魂不守舍了。大家發現他嘴裡嘟嘟囔囔的,也不知道在嘟囔什麼。偶爾蹦出了幾個字:“叔寶兒……叔寶兒啊……” 

 十二家太保一看,得了!他的魂算是被他的叔寶兒帶走嘍…… 

 九太保孔喜一瞅,心說話:“我不能讓這秦叔寶走啊。秦叔寶一走,遲早是個禍害呀。我應該再勸父王把這秦叔寶給追來。只要落在我們手裡,那我們就完全地可以調查於他!把他調查個底兒掉!然後,把案宗往上面那麼一呈交,或者洩露出去。朝廷一施壓,那這秦瓊就萬劫不復了!這要是把秦瓊放走了,龍入滄海,指不定什麼時候,他還會捲土重來呀。”這孔喜不愧是小陸遜,心裡這歪歪道兒比一般人都多呀。他趕緊地催馬來到楊林近前:“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