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武舉制

  第二種,便是統率型人才,兼指揮士卒作戰,訓練。

  武舉最先試用在虎賁軍之內,這些人皆是六郡良家子出身,他們起點便比普通士卒高上許多。

  衝鋒陷陣的武將比武,統率人才進行沙盤演練。

  由張遼親自監督,給予演練的人評判。

  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有濫竽充數的人。

  “主公,選拔完畢。”

  首次武舉完成,近衛來到大帳稟報道。

  “統兵作戰能力最強的是誰?”

  “騎都尉趙通。”

  最先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的人,便是趙充國的後代,趙通。

  董曜之前就對其十分欣賞,現在能從六郡良家子中殺出來,也算是沒看走眼。

  “趙通,我任命你為趙雲副將。”

  “多謝主公。”

  趙通大喜,雖說官職沒有提升,但這副將可不一般。

  趙雲,那是主公的左膀右臂,最為信任的人之一。

  虎賁軍由誰統領?

  第一把手當屬主公,第二把手便是趙雲。

  他是副將,便是管理虎賁軍的第三把手,這比給他任何官職還要好。

  接下來便是任命武將了,此番能勝出的人實力都不弱。

  趙雲、黃忠、馬超等人親自作為最後一步的比武對象。

  能在他們手中堅持到最後的,以一敵百不敢說,這實在是有些高了。

  但以一抵十,在往上一些還是能達到的。

  董曜拿出一些雜牌將軍的稱號,紛紛給這些人安上。

  沒過半個月,此次武舉的消息便傳遍洛陽周邊。

  這麼多的人升官消息傳出,武舉這條升官的道路已經非常明瞭。

  只是令文人沒想到的是,只有武,為什麼沒有文。

  許多人表示不忿,紛紛請求蔡邕前往董曜處,進行文人的文舉。

  董曜先施行武舉,目的便是引起文人的不平衡,現在效果正是他想要的。

  在蔡邕的幾番請求下,文舉改為科舉,也隨之開始進行。

  與董曜近鄰的曹操聽說後這所謂的武舉,科舉,深吸一口氣兒。

  這似乎比求賢令還要靠譜,他是不是也該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