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小鵪鶉 作品

第598章 趙佶的發跡史

“按照皇位繼承的規矩,趙煦死後皇位應該是由他的同母弟趙似繼承。

這一點也得到了宰相章惇以及趙煦生母朱德妃的認可和支持。”

任小天端起茶杯灌了一大口後繼續說道。

劉秀點點頭道:“兄終弟及,從倫理綱常上來說這點無可厚非。”

“對了趙煦,我正想問問你呢。

你這個親兄弟能力和性格如何?

史書中對他的記載甚少,只說他在趙佶繼位後沒幾年就去世了。”

趙煦點點頭道:“先生。

似弟他雖然年幼,但對朝廷大事也算頗有見地。

性格更是和朕很像,用你們後世的話說與朕一樣都是鷹派的皇帝。

如果朕哪天真駕崩了,那似弟也是個很好的繼承人。”

任小天嘆了口氣道:“那還真是可惜了。

章惇要是能堅持己見,大宋或許就不會經歷靖康之恥的磨難了。”

劉秀再次發問道:“不是先生,按照綱常來說趙似難道不應該繼承皇位嗎?

為何皇位又落到了趙佶的頭上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趙煦父皇宋神宗的皇后向氏了。

她在趙煦在世時就一直是變法的堅定反對派。

在朝中也掌握著一支不小的力量。

即便是趙煦在面對她時也頗為忌憚。

原本按照常理,趙煦的生母朱德妃在趙煦繼位後應當升作太后。

但是由於向太后的壓制,趙煦也只能封朱德妃為皇太妃。

等到趙煦去世之後,章惇以兄終弟及的原則對向太后請求立趙似為帝。

向太后擔憂朱太妃兩子皆為皇帝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於是強行拒絕了章惇的請求。

章惇無奈之下只能按年齡順序請求立趙佖為帝。

向太后依然是不許。

不過這次倒不能說向太后是出於私心。

因為趙佖患有眼疾,跟失明差不多了。

堂堂的大宋皇帝總不能讓一個盲人來做吧?

最後向太后獨斷拍板定了當時還是端王的趙佶做皇帝。

章惇對此極為不滿。

甚至當著向太后說出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的話來。

不過事實證明章惇此言並非妄言。

向太后直接用宋神宗當年說過的話將章惇懟了回去。(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

我個人以為向太后絕對是有私心的。

因為趙佶生母早逝,在朝中他也只能依靠向太后的支持才能坐穩皇帝。

章惇雖然權勢滔天,但是依然胳膊擰不過大腿。

最後還是讓趙佶坐上了皇位。”

後宮干政在封建王朝絕對是大忌。

聽完向太后的事情,在場大部分皇帝都是一臉怒意。

朱祁鈺更是五味雜陳。

雖然現在他已經坐上了龍椅,但依舊忘不了孫太后早年給他留下的陰影。

趙匡胤怒不可遏的說道:“牝雞司晨,此女該殺!”

任小天趕緊勸阻道:“喂喂喂。

此事是向太后一人所為,老趙你別亂上升高度啊。

歷代的昏君哪個不是男人?

再說誰規定女人就當不好家了?

遠的不說,單就你大宋仁宗時期的劉娥就算是個風雲人物啊。

更何況向太后她到死也沒想到趙佶會是這麼個昏君不是?”

趙匡胤壓下怒氣,氣哼哼的坐下不再言語。

劉秀點點頭道:“先生你繼續說吧。

朕倒是想要知道這個趙佶究竟做了哪些荒唐事。”

“由於趙佶自幼是閒散藩王,也沒接受過什麼帝王心術的教育。

這一點上倒是和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很像。

在趙佶登基之初,向太后把控大權將朝中變法派大臣全部清掃一空。

礙於向太后的強勢,勢單力孤的趙佶也不敢有什麼反對之言。

然而向太后也沒高興多久,在趙佶登基的次年她就薨了。

潑天的富貴終於是落在趙佶的頭上了。

他一直也對變法一事有所惦記,奈何有向太后阻攔他一直不敢提起。

向太后一死,他就迫不及待的將變法派的大臣召回了朝廷。

然而趙佶對變法連半瓶水的水平都沒有,只能將變法大權交給了六賊之首的蔡京。

蔡京此人一直是在變法黨和反對黨之間來回橫跳,總之是誰勢大就加入誰。

後來靠著自己胞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的緣故得到了趙佶的青睞。

而趙佶之所以會信任蔡京,還有另一個原因是蔡京寫得一手好字。”

朱元璋怒而拍桌道:“光字寫得好有什麼用?

秦檜的字也寫的好,能改變他是被萬人唾罵的奸相嗎?”

任小天聳聳肩道:“叔,你別衝我發脾氣啊。

咱們這不是在說趙佶的事嘛。

另外趙佶也不光是因為字寫的好才提拔人。

就說高俅之所以能晉升為掌管天下兵馬的太尉。

除了字寫的好之外,還能踢的好蹴鞠,這才討得了趙佶的歡心。”

劉欣吐了吐舌頭道:“乖乖,他一朝的官員任命居然如此荒唐?”

原本劉欣認為自己提拔董賢的緣由就夠離譜了。

可跟趙佶一比,自己還是太賢明瞭啊。

起碼董賢付出的代價要比蔡京、高俅之流多的多了。

任小天擺擺手道:“這對趙佶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了。

你說就這樣的官員能辦出什麼人事來?

蔡京掌權之後就夥同童貫等人黨同伐異、掃除異己。

在大宋各地打著新法的幌子幹出諸多惡行。

賄賂公行、賣官鬻爵、攤派賦稅、橫徵暴斂等等的事情簡直不勝枚舉。

趙佶對他們的暴行是不管不問。

每天在後宮要麼是寫字畫畫、要麼是焚香修道。

閒暇之餘他也會到汴京的青樓去附庸風雅。

他和傳說中北宋名妓李師師還有一段故事在裡面呢。

至於李師師到底有沒有看上他,那咱也說不好了。”

“這個趙佶,實在是太過分了!!!”

曹操一臉氣憤的大喊道。

也不知道他是氣憤趙佶的昏庸還是氣憤李師師...

“原本生活的還湊合的大宋百姓被折騰的快要活不下去了。

於是各地的農民起義接連爆發。

像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在大宋境內屢見不鮮。

其中對大宋朝廷威脅最大的還要屬南方的方臘起義。

經過一年半的鏖戰,大宋付出沉重的代價總算是平定了這次叛亂。

中間也湧現出了像韓世忠這樣新生代的將領(方臘本人是被韓世忠生擒的)

但這些起義已經沉重打擊了趙佶的腐朽統治。

然而趙佶並沒有因此而悔改,反而是更加變本加厲的奢靡享樂。

殊不知就在五年之後,他本人就要被金人抓到北方受盡折磨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