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國庫盤點

 經濟的良性發展,終究會讓底層的人們能夠好過一些。 

 “明年你們可以找將作少府談一談,一些不涉及國之根基的技術,可以適當公開。這樣也能有些額外收益,但是合作的商賈一定要多方考評,不能馬虎。” 

 “陛下可知有多少商賈都在盼著您這句話?” 

 秦始皇看向開口的子嬰,笑了笑,“你這段時間與商賈打交道最多,有什麼提議?” 

 “技術開放可分幾個部分,一為黔首所能掌握的技術,這些月報上陛下日常所記,都已惠及民眾。 

 二為地方吏治所需技術,這些技術涉及多方統籌,非一人所能為。比如先前的指北針,新型漁船的建造,北方乳製品,毛紡織等等。 

 三為大型產業的技術,這些有已經涉及大秦根本,比如礦產採集,建築業,鑄造業,遠洋船舶等等。 

 臣以為,若要開放一些技術,一可不必憂慮,黔首自己便有能力鑽營。 

 二可為各郡吏治考評選優者開放,讓本地商賈與郡邑合作,共同經營。 

 三則需要官方運營,分出一部分枝葉,給一些能力出眾的商賈,讓他們協助建造。” 

 秦始皇連連點頭,示意子嬰繼續往下說。 

 “大秦即開商業,所行便不能再同以往。多收商稅,並不能防止腐敗的發生,相反的,應該是有能者居之。大秦需要考量的根本,是這些人能夠惠及多少黔首。” 

 “子嬰心中可有衡量標準?” 

 子嬰沒有說話,而是看向平準令。 

 後者瞭然,“先前公子與老臣談論過此事,我們都認為,能夠惠及黔首的商賈,才可為大秦商業的根基。 

 大秦今後的匠人必定加劇增長,脫離了土地的他們,手上的技能便是手中鋤頭,辛苦工作所獲得報酬便是收成。 

 我們要想這樣的‘土地’產出更多財富,這些人的利益,必定要更加重視。 

 除此之外,大秦也需要給商賈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 

 秦始皇眉頭挑了挑,“如何給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 

 平準令眉頭緊鎖,“約束吏員,嚴止商賄。嚴查吞併,不可獨大。” 

 (第二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