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禍 作品

第二章 崑崙之巔謁三清1

  他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很明確,壓根不奢望能拜入三清門下,成為三清嫡傳,所以他走的很慢,一點都不著急。

  慢悠悠的行走在雲遮霧繞的山林中,似是前來遊山玩水的,悠然自得的樣子,頗有幾分道德天尊無為之風。

  而在李澈進入玉京山之後,玉鼎真人也毫不猶豫的跟了進去,白衣負劍,英姿勃發。

  既是前來拜師求道的,沒理由於此止步不前,修劍者,意志堅定,一往無前。

  ......

  玉京山之巔,麒麟崖邊上,黃中李樹下

  三清盤膝而坐,氣息似有似無,飄渺無常,與天地相合,與萬物共生,天地萬物可為三清,三清卻不是天地萬物。

  三清一念,囊括萬物,造化無窮,然而任憑天地演變,萬物生滅,都不可能化作三清的模樣。

  三清,只是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代表萬物之始,諸果之因;

  太清道德天尊,為萬物存在之根本;

  上清靈寶天尊,代表萬物之終,諸因之果;

  祂們是天地萬物的締造者,是一切萬物生滅的源頭,是祂們的存在,衍生出了天地萬物,而不是天地萬物成就了三清。

  正因此,祂們與女媧娘娘,接引道人,準提道人的成道路是截然不同的。

  三清成就聖道,是生來便註定,無需承擔任何因果。

  天地因三清而生,位格至高無上,即便是高臥九重雲的鴻鈞道祖,也不敢說自己比三清更尊貴,祂們成為聖人,是理所當然的,天道也無法改變。

  此時,三清正以水鏡術觀看著諸多天驕的表現,欲從中挑出有緣之人,收入門下,傳承道統。

  聖人,慧眼俯瞰大千,輕易不染紅塵,傳播聖人威名,普度寰宇眾生之任,就落到了門人弟子的身上。

  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

  當師父的,為弟子傳授神通道法,做弟子的,當專心侍奉師父,不能忤逆。

  在洪荒天地,師徒關係,是極為神聖的,鮮少會出現師徒反目,互相背刺的醜惡現象。

  畢竟在這個人心還未完全崩壞的時代,除了一些惡貫滿盈的妖邪魔頭,大多數生靈的脾性都還算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