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明明就是書讀少了

 所幸早上的太陽並不怎麼烈,否則怕是要中暑的。 

 朱標也算是為臣子著想的君王,早早讓人備好解暑的綠豆湯,還有湯藥,等著哪個堅持不住就能要一碗消暑。 

 顧晨手持奏疏站了出來,開始將兩人早就商量好的事說出來。 

 “科舉取仕從隋煬帝而起,至今已有七百九十五年整。” 

 “”舉的目的乃是為國求賢,也是讓千萬寒門學子,都能有個翻身的際遇,這是他們光宗耀祖唯一的希望。” 

 “這七百五十年間,從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到如今人人皆有際遇,乃是經過歷代帝王與先賢的數次改進。” 

 “而時至今日,科舉乃有弊端,不少考官抱有私心,親同鄉士子,而鄙他鄉士子。” 

 “科舉亂象便是國家亂象,科舉不興國家便不會興。” 

 話說到此處,不少當過主考閱卷的官員便有些心虛了。 

 以為顧晨要彈劾他們,紛紛在心裡想話術圓回來。 

 南方的官員則是有些不安,總覺得顧晨葫蘆裡沒賣好藥。 

 而北方的官員則是興奮不已,終於有人注意到他們科舉艱難了嗎? 

 只聽顧晨繼續道:“臣以為,這事便重在一個改字,臣請陛下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南北中三卷考試,從南北中三卷各選取仕子數名。” 

 他的話音剛落便聽到一陣譁然,黃子澄不等他說完便跳了出來:“如此一來,豈非對江南學子不公?” 

 “江南學子才華出眾不錄,北方學子才華平庸卻能錄取,這這這……這實在是不可理喻。” 

 江南的官員紛紛點頭,他們也覺得是這個道理。 

 能者居上,憑什麼不能者也能居上,這不就是覺得他們學子有才,所以故意針對他們的嗎? 

 他這話說得不是很好聽,話裡滿滿都是對北方學子的歧視,這讓出自北方的陳寶船很不高興。 

 “誰說北方學子平庸?明明就是因為大多閱卷官都是南人,所以喜好南方華麗漂亮的詞彩, 

 “從而不喜歡北方學子樸實的文風,此乃偏見所至。” 

 “顧大人此舉乃打破偏見,做到不偏不倚為國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