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鑄鍋

 那侄兒只好閉了嘴。 

 江清先從鐵鍋的模具,也就是蠟模,開始看起。 

 “我見那裡有泥沙,我以為,你們是用泥沙做的模具。想不到,居然是蠟模。” 

 “你理解的也沒錯,確實是用泥沙做泥模。不過,我們是先將蠟模做好,再給蠟模全身塗上泥漿,也就是泥模。” 

 鄧坊主示意一個鐵匠給江清做泥模演示。 

 那鐵匠在攪拌泥漿時,放入適量木糠和穀糠。 

 江清奇道:“為什麼要在泥模中摻進木糠和穀糠?” 

 鄧坊主回道:“那是為了在鐵水澆注之時,引燃木糠和穀糠,可以再次提升溫度。那樣,鐵水就能流動得更好。這樣做出來的鐵鍋,質地會更緊密均勻。” 

 “哇哦!厲害!” 

 鄧坊主叫人拿來一個晾好的泥模。 

 江清注意到,那泥模,有專門留了一個澆注口。 

 鄧坊主吩咐人將泥模放熱水中,將內部的蠟模熔化。 

 “啊這……居然要熔掉?” 

 “要的。這,就是失蠟鑄造,也有人叫紅模鑄造。” 

 江清猛地看向鄧坊主。 

 什麼?這就是失傳了幾百年的紅模鑄造法? 

 江清有點暈乎。 

 見那鐵匠將泥模取出,又焙燒成陶模。 

 鄧坊主所說,到時候,再從那個澆注口灌入鐵熔液,待冷卻後,一個鐵鍋就製成了。 

 實際操作上,當然沒那麼簡單。 

 傳統的紅模鑄造法,工序繁雜。要挑選鐵料,要塗好模泥,要製造上、下模坯。 

 模坯制好後,還要上色、探模、合模。再去燒紅模。 

 等紅模出來,才灌鐵水,再去紅模。 

 最後,還要燒鍋耳呢! 

 每道工序,又細分為十幾道小工序。林林總總加起來,從無到有,澆鑄鐵鍋需要上百道的繁複工序。 

 製作日期,更是耗時七到十日不等。 

 “我大概知道一個鐵鍋是怎麼製造出來了。雖然,過程確實很繁雜。但是,這種一次澆注成型的方法,可以規模製造。怪不得,這裡的鐵鍋會揚名海內外。” 

 江清摸了摸旁邊一個成型的鐵鍋。質地結實不說,關鍵是,它很薄! 

 江清猜測,估計只有兩到三毫米的厚度。 

 真不愧是古法紅模鑄造,相比現代的鐵鍋製造技藝,也不逞多讓。 

 鄧坊主也贊同江清的說法。“不錯。我聽說,海外諸國都不具備這種鑄鐵技藝,不能造出大鐵鍋。” 

 旁邊也有鐵匠附和。“對,我也聽說了。所以,我們這裡的鐵鍋,出了海外,那可是人人競相爭奪的好東西!畢竟,誰都要做吃的。有好鍋,才能做好吃的,對不對?哈哈哈……” 

 江清也笑。這一趟,他沒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