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465章 繼承父志

“我知道這個道理,你接著說說聯想的pC,很有參考性。”

“除了20%的物料成本,再有5%的加工成本,就是外包給代工廠組裝機器。國內的勞動力廉價,這也是國內製造的一大優勢。”

“還有呢?”

“設計和宣傳成本,大約在15%左右。”

“嗯。”

“再就是項目運營成本,這方面聯想是大頭,柳老總在時就在不停的削減開支,可效果不好。楊總接班後,效果就更差了。”

“多少?”

“15%左右吧。”

周不器心中罵了一聲,真特麼黑啊!

這個運營成本里,包括了倉儲成本、品質成本、售後成本、商務成本、知識產權成本、物流成本、市場物料成本等等。

看起來琳琅滿目,可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鬧。

錢都被一些人給拿走了。

不過,跟某些大型國企相比,還算有良心了,殊不見天天從國家領取鉅額補貼和政策優惠的兩桶油都時不時的鉅額虧損?

賀陽淡淡的道:“連柳老總都解決不了的事,小楊能解決?你看著吧,我估計聯想早晚得出大事。”

這話算是說著了。

根據wto的約定,政府不得對出口產品進行稅收減免或者額外補貼。不過我國為了促進出口、擴大產能、創造就業、拉動gdp,一直在頂著被各國控訴的壓力偷偷在做。效果就是可以極大的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從而降低海外零售價。然後我們中國製造可以用巨大的價格優勢,跟那些國際巨頭競爭了。

所以當下有個基本的社會現象,就是不管是什麼產品,國外賣的都比國內便宜。國外產的,國外優惠,國內產的,還是國外優惠。大媽們出國旅遊,去了商場,然後就像瘋了似的開始搶購,宛若蝗蟲席捲,震驚全球。

就跟校內網搶購潮似的,有沒有需求不重要。沒用也得買,哪怕買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中國製造,也得買。因為太便宜了,搶到就是賺,馬桶蓋也得買。

這就有問題了,憑什麼國外的東西都要比國內的便宜?

憑什麼國內要交著最高的稅,承受著最高的物價?

等互聯網發達起來,人人都有了發聲的權力,肯定會出事的。

像茅臺、海爾、格力、康佳、長虹這些國企性質的企業,有官方背書,負面輿論會被控制。可聯想就不一樣了,現在的聯想是中科院控制,算是國企性質。

可是2009年的時候,聯想陷入虧損,柳老總二度出山,挽狂瀾於既倒,用縱橫捭闔的手段,聯合泰山會把中科院在聯想的持股給買斷了。然後就清了一批企業蛀蟲,大大的削減了運營成本,卻得罪了一大批人。

從那以後,聯想沒有了國企色彩,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民企了,也就沒有了官方保護。然後就出大事了,各種各樣的不利輿論此起彼伏。最大的一個罪就是聯想電腦,國外賣的比國內便宜。

正如社會心理學說的那樣,群體無知,個體有知。當群體的盲從意識淹沒了個體的理性,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