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聲響 作品

第127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故此,“阿修羅”族雖不用受苦,但其死後會墜入“六道輪迴”中的“三惡道”,故漸被列之為“惡道”。




不過,即便是在“人間界”中,那些有福無德的“狠人”、“壞人”、“奸人”,其行事風格如“阿修羅”,而以好戰出名的“狂徒”、“屠夫”死後,秋骯髒的靈魂又何嘗不會墜入“三惡道”?尤其是那“阿修羅道”?




因此,“六道輪迴”之中雖然只有“人間道”和“畜生道”是重疊在一起的,雖然其眾生相皆有形體且在同一空間,但其他“各道”卻是無形且凡人不能見,因為其存在於“平行宇宙”中,彼此間有“結界”阻隔。




無論是“凡人”、“武者”還是“修士”,只要轉生到“阿修羅道”,便說明其前世雖無大惡行,但輕慢心很重,非常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而故意製造矛盾,死後墜入“三惡道”。




“佛教”《業因差別經》認為: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回諸善根者,因業力牽引墜入“阿修羅道”分為胎、卵、溼、化四生。




“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鬼道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神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




“溼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遊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神道”,誕生“談起”,即“修成元神,上天入地”,相當於“玄門道教”中認為的“修真得道,長生不老”,或“成仙了道”。




不過,在“金剛乘”佛教中,“阿修羅”被認為是“忌妒”的象徵,以“嗔”、“慢”、“疑”為“生因”,不同於“魔”之生因為“貪”與“痴”,故“果報殊勝”,僅次於“諸天”即“天神”。是故,“阿修羅”為“惡神”或“煞鬼”。




只見此“祀神”化身為“三頭六臂戰修羅”後,立刻三面嗔怒,六臂狂舞,頓時將用“血煞”和“兇戾”凝聚成的六把邪惡兵器打向俊俏尼姑,因為“阿修羅族”曾被“佛法”降服為“天龍八部”之一,最恨“佛教”!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俊俏尼姑絲毫不為“阿修羅”的嗔怒所動,只是搖著手中“錫杖”作“金剛降魔杵”,迎著“阿修羅”打去:“還不皈依,更待何時?”




“嘭!啊——不可能!不可能……”貌似身形巨大無比且凶神惡煞的“阿修羅”,在被“金剛降魔杵”砸中後竟然瞬間崩潰,化作漫天黑氣隨風消散,最後變成了一撮碎屑掉在臺上,驚呆眾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