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的小月亮 作品

第788章 給他們贖身

    這些也都是蔣叢說完全不擅長的領域,畢竟他從前讀的都是聖賢書,而不是如何耕種的知識。

    蔣叢說也有一些別的突發奇想,就是覺得這裡的村民們世世代代都住在這裡,他們所有人代代相傳,口耳相傳的那些經驗,關於打獵的,關於如何在山上辨別有毒和沒毒的野味的,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

    如果可以的話,有沒有可能夠把這些知識寫成一本書,用來傳閱,把裡面記載的知識傳授給這村子之中那些年紀輕輕的還沒來得及去實踐的那些青年人,會不會有很大幫助?

    因為以往的這些經驗都需要口耳相傳,如果有一本書裝訂成冊的話,應該會極大的降低學習的難度。

    可是這也有一大問題,那就是這裡的村民們雖然會說話,但是他們這些人從小並沒有怎麼讀書,他們還真的不一定認得了字。

    年紀小一點的小孩子學學習還算簡單,可是對於那些已經十五六歲的或者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壯年壯年人來說,那就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了。

    而且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很多人不願意把這些的知識說出來,他們牢牢的把握這些知識,平常也是靠傳授知識來給家裡掙錢吃飯的,如果自己想要從他們口中問出那些他們視為生活來源的經驗,恐怕會很難很難。

    那畢竟誰做生意也不會先把別人的飯碗給砸了,做這樣的事情容易引起眾怒,何況這也都是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要是誰心裡因為這樣的事情生出了怨氣,到時候還要報復他,那就不好了。

    而且也不僅僅是這些問題,

    就算他可以願意出錢去買斷這些知識,可是買斷別人經驗的價格一定是非常昂貴的。

    傳授知識這麼一點活就可以夠一個人吃一輩子了,收收徒弟,徒弟們,還能幫自己做事,那叫一個快樂。

    既然已經有這麼多的好處,那為什麼要一次性把自己的飯碗給砸了?就為了換一些能夠花完的錢?

    一輩子吃喝不愁,還有人可以讓自己消遣,和一次性把這些東西全賣出去,最後全都被花了個一乾二淨,誰也知道選哪個選擇更靠譜吧!

    但是這個念頭作罷了之後,蔣叢說心裡又想到了別的念頭。

    雖然沒有辦法在村莊上面開設傳授知識的學堂,但是蔣叢說其實也可以去外面的鎮子上面學堂之中當老師教書,他對於自己在學問上的本事,還是非常自信的,儘管他對做學問本身並無太大的興趣,但他確實客觀存在著豐富的知識,教導一些學生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綽綽有餘。

    不過這個想法也其實並不實際,如果他想要去鎮子上面當教授先生的話,這就意味著他常常要往鎮子上去。

    從他們的村莊到鎮子上要走很長的距離,他總不可能每天睡覺的時候就起來,然後往鎮子上趕,等到早上去鎮子上,上一天的課,然後又花一半個晚上的時間回到家裡吧。

    不要說那樣累不累,還要不要不睡覺了,他這樣一天到晚的奔波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和自己的妻子有任何的相處機會,也沒有辦法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蔣叢說雖然很想要找到一些賺錢的方法,但是如果賺錢的代價是和自己的家人們分開的話,那他就不是很願意進行這樣的活了。

    而且如果他真的和李春秀成親,兩個人以後一定會有孩子,因為他自己過過了沒有父母親陪伴的童年,那種日子真是又孤單又絕望,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有父母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格外的像一個局外之人。

    所以他很想要自己的孩子不留下這種遺憾,他不想要離自己的妻兒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