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的小月亮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一章 葡萄

    郭西慈很快就給自己找好了理由,想明白了,但晏昭昭卻覺得,以她對姨母的瞭解,事情應當不會這樣簡單。

    若是為了給她找個伴讀,身份貴重又關係尚可的,岑相宜就已經是最佳——這小姑娘並非是城府極深之人,而且對晏昭昭也是一等一的熱忱真心,她書唸的不錯,在太學之中也已經混得如魚得水了,若讓岑相宜來帶晏昭昭入太學,必定比一個從來沒有在太學念過書的郭西慈要好,那又何必這樣大老遠地將郭西慈從汾陽弄過來?

    這其中必定有什麼晏昭昭不知道的東西。

    想了想時間,稍一推敲,晏昭昭便恍然大悟。

    襄城事變之前,姨母就已經開始嘗試著試行女子科考,順便將元幕老先生教出來的第一批女學生引入到朝堂之中,為國效力,更是為天下女子開智,讓所有女子都知道,自己的職責並非僅僅拘囿在後宅之中,一輩子都在想著如何圍繞著自己的夫君和兒子團團轉,而上輩子郭西慈便是這樣走上仕途的。

    這輩子襄城事變提前了,所以原本要開的女子科考便暫且擱置了,如今襄城既定,女子科考必定重新提上日程。

    提高女子在大羲朝的地位,讓世間人不再輕視女子,也讓女子自己生出自強不息的念頭來,這是姨母畢生想要做的事情。

    而元幕老先生的得意門生,不過一個晏昭昭,一個郭西慈。

    晏昭昭就在姨母的眼皮子底下,而郭西慈卻還在汾陽——姨母這是唯恐事情生變,又立即需要立出一個典型來,用來推動正式開啟女子科考的進程。

    故而左挑右挑最好的,果真是郭西慈最好。

    用晏昭昭,未免讓人覺得姨母是寵愛她,私心太過,而用郭西慈,便可堵住一部分人的口——剩下她堵不住的地方,就讓郭西慈用自己的本事兒叫眾人信服。

    女帝和郭柑兒常有聯繫,當然知道她這個女兒不甘心就這樣繼承了家中的爵位,一輩子碌碌無為,心中總是有更大的願景的。

    之前郭西慈在金甲軍之中露了臉,本身身份足夠貴重,也足夠有本事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她年級也比晏昭昭大些,更好推動這科考改革。

    等開了這個頭,諸如任謠之流,自然有念頭有本事兒進朝堂之中來,這便是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道理了。

    不過這事兒聽上去這樣大氣,實則重要又難做,可能還會遇到極大的阻力,還有很多世家的劇烈反抗,甚至這些反抗之中,還會有許多女子的聲音。

    雖說大羲朝出過好幾任女帝了,大羲子民對梁惠這位女帝也多是褒獎大於不滿,但這也是女帝和大長公主嘔心瀝血拼回來的名聲。

    倘若她是個男子,就以她的成就,恐怕登時就能夠被人稱為千古一帝,青史留名數萬載,可她是個女帝,便也就是個女帝罷了——恐怕在她作古西去之後,她在史冊之中能夠留下的,也不過就是寥寥幾筆,和前幾位女帝並無多少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