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零六六章 權知延州事


                 龐籍、梁適罷相,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為王言搞的事情,全要算在他們的頭上,各種的官商勾結、貪贓枉法,甚至還有軍隊系統的問題,遠在南方帶兵打儂智高的狄青都受到了汴京城中一大堆亂七八糟事情的牽連,何況這倆當朝主政的宰相呢。

  繼任者,是陳執中和劉沆。前者有爭議,後者跟歐陽修的關係好,算是半個自己人。當然王言是不在乎什麼自己人的。

  或者說,他不在乎上面的自己人,而是在乎下邊的自己人。宰相聽起來很牛逼,當然也確實牛逼,只不過這幫人不如王言對過往權力的掌控力度高。大家都是流水的官,輾轉多地,一任兩三年,別人是高度團結各地大戶,王言卻是重塑格局。

  所謂清官、好官,不過修橋鋪路、勸課農桑、大力治學、公正嚴明。歸結下來,就是讓百姓在沉重的剝削壓迫之下喘口氣。

  王言則是徹底的打碎生態,構建新的平衡,並加強官府權威,損大戶的餘,補百姓的不足,並把這套規則保留下來。

  不論是杭州,還是汴京,都是如此。甚至在他的揚州老家,在他的授意幫助之下,老管家也代表著他在搞事情,在攫取地方權力。

  汴京的工作也沒什麼不同,哪怕他走了,也可以保證被他改造過的巡院衙門,維持住比以前不同的面貌。畢竟他是離開到地方就官,不是失勢下臺了,更不是死了,還有回來的那天。

  在他手下做過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誰敢崩壞了巡院,就看何三兒片不片他的肉就完了……

  何況他還真為巡院衙門考慮,因為以後必然沒有那麼好的抄家機會,由此導致受過了高福利的巡院衙門上下人等極大的心理落差。他作為領導,自然要考慮手下們的情緒。

  所以他截了大量的土地,充做巡院衙門的公田,又找了幾家最底層官吏,家中有經商的小戶,以巡院衙門的名義撥付了一些錢財、物資,給了一些商鋪,讓他們經營商事,作為改革後的上萬人手的補貼。

  這當然是不合規矩的,但是又怎麼樣呢?巡院上萬人在那裡,王言起的高調也在那裡,就是想追究都不成。再者也沒有理由追究。

  田地都是巡院衙門抄來的,截留的田地也是王言在政事堂,在三司,在趙禎那裡爭取來的。他就只有一句話,他沒抄家的時候,怎麼沒有這麼多的地,沒人回答。

  至於其他的產業,那就更簡單了。真要調查,那就是那些小戶的商人從巡院衙門買的。後來他們給巡院衙門送錢,那就是支持巡院衙門的工作,捐贈錢財,用以維護京城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