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零三四章 省試再奪魁


                 這個上元節沒什麼不同,蓋因王言沒有出去交際,只是在老包家中吃飯聊天。等老包從宮裡回來,又得了老包的一些叮囑。

  還是對於其他學說關係的處理問題。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王言膽大包天,十八歲就提出了學說,甚至還出了書,更甚至還是爆賣。這對於其他學說是有挑戰的,必要辯一辯才好。

  學術,就是政治。就好像保守派的老頑固,到死也不會成為王門弟子。因為王言的學說是有相當程度的積極性在內,有挑戰的內涵在裡面,這是改革的基礎。若是任由王言門派壯大,那是必要再一次掀起變法狂潮的。該針對,還是要針對。

  這就是之前說的王言的目的,掀起一場學術運動。

  不過老包也是好心,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對於王言這個後輩,老包還是很滿意的。給他兒子治了病,就連他自己練了王言教的功法,也是胃口好了很多,精神更充足不少,練小號都有力氣了。

  也是因為沒有出去交際,所以王言沒有裝逼,自也沒有‘把酒問青天",沒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時候不適合出去裝逼,畢竟已經出了本書,再出去風花雪月整沒用的,不太好。自從發書的前半月,他就已經不露面了,連皇家圖書館都沒再去,只是上元節出來到了老包家裡吃飯。那之後,就一直安心在家備考……

  省試和州試沒什麼大不同,明經科的考試一樣是那些科目,考試時候都是鎖院,一天考兩科,一下關三天,不考完不讓走。

  不同的,是考試級別更高,監考人員級別更高,嚴密程度更高,參考人員的素質、水平更高。考場的條件也要更好些,參考人數也更多,一萬好幾千人同時參加考試。

  因此這一天的貢院附近非常的擁堵,參考的就有一萬多人,還有其他的什麼書童、丫鬟,以及送考家人,更有馬車等等,亂的不行。

  王言和範純仁、馮京三人是乘馬車過來的,因為這種情況也不得不走了很遠的一段路。

  得益於王言成功的自我營銷,往考場去的路上,到處都是熱切的招呼。不管是不是考前緊張的士子,見到了王言都是一臉的笑容。

  對於別人的友善,王言一向是給予更友善的回應。所以這一路上,他都在笑著點頭回應別人的招呼,不時的還要叫出認識的人的名字,說一下自己也緊張,安慰別人要好好發揮云云。

  被叫出名字的人往往一下腰桿都挺直了起來,被王言叫出名字,又特意的說了幾句話,這實在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