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八九二章 自信的老曹


                 王言特意跑到了研究種子的農學博士那邊,跟著去看了試驗田,詳細瞭解一番目前各種農作物的數據,這自然是重中之重。

  劉備怎麼想的,王言不清楚,但小小震撼還是沒問題的。種子的優勢就在那裡,從尋回種子的200年,到現今的208年,八年時間的鑽研,從原本的產量彷彿中國本土糧食,到現在的倍多。再繼續研究下去,以後還會再翻倍。

  有了地瓜、土豆,便可以補充人吃糧的缺口,土豆還能做挺多的菜,又都能做個粉條什麼的,也豐富了百姓的餐桌。多餘的產量,可以很好的補充家禽的糧食缺口。可以十分奢侈的,用糧食餵養牛馬豬雞鴨鵝,這又繁榮了肉食的畜養,又補充了百姓的肉食。

  玉米更不用說,雖然產量不如地瓜土豆那麼高,但其實也是要高於現在的糧食的。最重要的是,玉米對於土質的要求並不高,很多下等貧地都可以耕種。而且玉米做飼料,要比土豆地瓜的價值更高,深加工還可以釀造啤酒。

  而在涼州地區,經歷了十來年的開發,棉花的種植已經徹底的鋪開,產量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路途遙遠,運輸成本較高,但王言還是壓到了百姓能夠承擔的地步。到今天,棉衣棉被已經徹底的普及了。

  如此算來,王言也算是初步實現了治下百姓無寒困之苦饑饉之憂,基本可以說是全民實現溫飽。這個水平,可以說已經是達到了四九年以前的巔峰。後來的什麼盛世,全都是不如的。

  當然也只是他治下的兩千多萬百姓,老曹那邊的一千多萬百姓還是餓著肚子呢,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年來,海軍都沒有停止發展。戰艦仍舊在造,士卒也仍舊在訓練,仍舊在出海。還是在探索海洋,獲取外部的資源。一支東方艦隊完善通往美洲的路線,一支南方艦隊完善往南洋的路線,近幾年,大量的香料,礦物,以及外部物種被帶回來,這也是一條繁榮的路線。

  畢竟榨取別地土著的價值,來補貼自己人的生活,這無疑是正經的王霸之路。

  有關這一點,素來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倭國感觸最深。沒辦法,離的實在太近了。早年倭國派人過來求援,當時王言就派了海軍過去,這麼多年過來,這麼多年過來,邪馬臺早都度過了危機,都給王大將軍打工呢,他們很開心。

  當然,他們不能不開心,不開心的後果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自從形勢穩定,得到了荊、益兩州以後,曹操就將大本營從柴桑,遷到了臨湘(長沙市)。他是承認王言強大的,所以離江邊遠一些,離揚州被王言控制的地區遠一些,也是應該的。否則一旦真的開戰,老曹毫不懷疑,王言手下一票武將,絕對向著他的大本營猛衝,***了他老曹,那就什麼事兒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