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四五章 梁山旅遊


                 回到了王家莊,熱鬧了一番之後,王言直接叫著老管家到了書房中說話。

  “東家,按您的規劃,咱們在各地的莊子早都鋪開了,兵勇數量在二百到五百不等。其中從遼東回來的戰兵,是幾十人不等,餘下的都是這些年招募的閒漢或是退伍的軍卒,各地的制式兵甲足夠武裝那些兵勇還有富餘。咱們王家莊左近的,還有散在整個山東、河北的兵勇,集結起來能有萬人左右。

  武松在咱們的幫助下,已經拿下了整個京東西路禁軍的指揮權,按照咱們訓練士兵標準重新編練過,那裡也有咱們送進去的許多人。上月武松來信,他那裡的兵勇有兩萬七千人。還有京東東路那邊的萬餘駐軍,也早都被咱們滲透。那個指揮使不曉事,咱們是從下邊那些指揮下的手。一旦有變,他們立刻就會砍了那個指揮使。

  北軍中的佈置不好動,如此總算下來,一個月之內,咱們在河北、山東能調動的兵力就是五萬人,再有一個月的時間集結,我們在全國能調動的兵力無數將在二十萬上下………此外糧草、武備等物資,也已經儲存在各地,足以供應一路上的人吃馬嚼。汴京內外城,乃至宮城都有策應人手,旦夕可取。

  東家,老僕以為,咱們準備的已十分全面,正好這個時候汴京空虛,可以開始行動了。”

  一開始這老小子說話的聲音還比較低沉,說到後面都打擺子了,太激動。不論成功還是失敗,他老王家都名垂青史了,更不要說現在看起來成功的幾率很大。登臨至高,對任何人都是巨大無比的誘惑。作為老王家的大管家,從頭到尾操辦了許多大事,加官晉爵指日可待,焉能不激動。

  老管家說的全是國內的力量,外面的魯智深手下,還有近三十萬兵馬呢。說來說去,還是拜趙佶所賜。

  武將不能造反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一個就是軍中糧草物資不足。這個軍隊命脈,把握在朝堂的手中。再能打,沒有糧草物資,飯都吃不飽也是白費。

  就好像唐朝安史之亂,那就是李隆基弄了節度使出來,給了地方節度使財政權。他們可以徵收賦稅用以養兵,是實際上的土皇帝。如此待到兵強馬壯,不亂就怪了。

  大宋都自廢武功了,當然吸收了這樣的經驗教訓,對於財政權拿捏的非常死,這是皇帝跟那些文官共同的默契。都在持之以恆的打壓武將,導致了當兵的地位低下,得誰誰罵賊配軍。

  不過到了王言這裡就不同了,他是做生意的,還是能做鹽、鐵這一類民間禁止的生意。有糧油商行,有織錦棉布店,還有其他各種相關的鋪子。同時他主營的,又都是賺錢攬財的買賣,有足夠的財力倒騰大宗商品。如此全國貨物的調動,從中做些手腳,避免趙佶所派過來的人發現,從而暗蓄自己的勢力。讓他有資源去供養大軍,去培養衷心的人手。

  看了眼激動的老管家,王言搖頭一笑:“確實差不多了,不過今年就算了,現在都下半年了,離過年也沒幾個月了,再做些準備,先好好過個年。”

  “已經十年了,東家,還得等到什麼時候啊?下邊的小崽子們可都嗷嗷叫了,早都盼著呢。”

  “他們我是沒看著,倒是你啊,五十多歲的人了,怎麼如此毛躁。”

  “這是多大的事兒啊,老僕就恨著自己歲數大了,若不然也得提著刀跟少爺去殺人。”

  “你啊,就踏踏實實的,十年都等了,還差這一時?”王言擺了擺手,吩咐了一些事,又寫了幾封信交給他,看著不得準信不想走的老管家,哈哈一笑:“最遲不過一年,去做事吧。”

  “哎。”得了準話,王福生轉頭就走,幹勁十足,他覺著還能再活個十年二十年的。

  知道了具體的情況,心中有了數,王言離開大宅子,久違的出去晃悠了一圈。

  要說變化,當然是很大的。人更多了,更熱鬧了,人們臉上笑臉也更大了,孩子打鬧的也更無憂無慮了。但其實也沒什麼變化,不過是產業又擴大了一些,加大了用工人數,這些都是由此帶來的罷了。

  現在的陽穀縣在不算王家莊的情況下,差不多就相當於後來剛剛小康的鄉鎮。若是算上王家莊這種世界頭把交椅的實業集團,那就該是類似於上海那種經濟中心城市。

  不過真說起來,這個經濟中心城市的物價,反而還可算是全國最低,便是首都汴京都比不上。這是因為先前弄的那個大宗商品集散地,這裡差不多是集中了山東、河北兩地的大多數資源,而南方的貨物過來,也是要在這裡中轉,藉著這種便利,這裡的東西基本上都不怎麼貴。

  陽穀縣的用工薪資,雖然不是最高,但是卻也不少,因為王言定了最低標準,縣衙堅決貫徹落實。哪怕是最低,這些人的工資,配合上不算高的消費,一個個活的也是非常滋潤。老有所養,少有所學,中間的都有活幹,好的三五天能吃頓肉,再不濟的十天半月也能吃上。也沒有人欺負,沒有官員盤剝,算得神仙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