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四二章 向死而生

  所以王言真正帶到西夏的部隊,只有三萬六。他的戰法也簡單,就如現在面前上演的一般,就是小股部隊分散行動。一開始是以一廂兩千五百人為一個單位,分作十隊人馬間隔二十里散開,四處殺掠,幹掉敵後的大股敵軍。而後一點一點的兩千人,一千五百人,一千,五百,直至現在的一百人為一股。就算傷亡了幾千人,也還有兩萬多人,分成兩百多股百人隊。

  每隊間隔十五里散開,若單按直線算距離,那就是十五公里還要多的距離,算得地毯式平推。當然實際執行肯定不能那麼幹,因為要考慮策應支援的集結速度,還要考慮集結時的人馬疲勞情況。所以是有前後有左右的分散,差不多覆蓋方圓五公里多的地區。此外還有外派二十公里的斥候小隊,一有大部隊來犯,便立刻集結應敵。若沒有,那就成小股部隊,到處屠戮。

  這一年的時間,他們從兩國交界,一直殺到了回鶻的地盤,又往南殺了回來,將人都趕到南邊。

  也是因為他們的大肆破壞,再加上趕人南下,導致了各大城市的壓力大增。因為本國中有人破壞,他們還要吃用,外面又沒有貿易,不能交換物資,光吃不進,便是他們守著金山銀海,三百萬人的吃喝,也難以支撐多久。

  這次的不能做生意,那是真的不能,動真格了。誰通敵,誰滅族。王言參奏,趙佶批紅,直接抄家。

  也是這樣,導致西夏內部物價高漲,民生疲敝。看到這個情勢,王言料定西夏難以為繼,畢竟此前與宋一戰的損失,便是修養三年也難恢復多少,因為西夏的盤子太小,潛力太低,地方也不是太好。這一次又有他有目的的破壞,自是難以長久。所以他一封奏疏上到在外巡遊,大發雷霆的趙佶那裡,講明瞭情況,言說此次定能盡全功。

  趙佶不是不懂事的,若不然他也不會大發雷霆。因為他總是坐在皇宮中,暢想自己富有九州萬方,可是到了地方一看,一個個面黃肌瘦要餓死的樣,叫個人良心上都過不去,更別說他是堂堂大宋皇帝了。他還想著文成武德,做千古一帝呢,這情況還千古個屁,能高興就怪了。本來是出來找樂子看熱鬧的,結果給他磕磣夠嗆。

  他是皇帝,皇帝出行,儘管不如楊廣那般大的排場,但那也是不小的,弄了一萬禁軍護衛,還有幾百人伺候,這一路人吃馬嚼的,也是不小花費。不過相比北上伐遼,王言寧願趙佶在國內鋪張,花費差太多。小說

  想要出來當然也是磨嘰了一番,不過趙佶接連辦了高求、蔡京,正有威勢,且新上位宰相的王黼也大力支持,這才算是勉強成了行。

  趙佶出巡天下,不是秘密,各地放什麼樣,地方長官自己也有數,一路上當然也有粉飾太平。但是趙佶又不傻,再說他也不想跟著大部隊。用他好女婿的話講,不自然。所以總會喬裝一番,由人護衛著,到處晃悠瞎看,這不是就看到了真相。

  書面上的苦,言語中的難,遠沒有眼見的刺人。趙佶就被刺到了,臊夠嗆,也氣夠嗆。他去了陽穀縣,到了王家莊,親眼看了那是怎麼富庶。到了別的地方,那差距實在駭人。

  所以一路走來,拿了許多地方官,抄了許多家,也確實發了許多財。官是不缺的,畢竟都冗到危急國家存亡的程度了,有的是閒著的,所以他正經的提拔了一批。

  但這不是朝臣想要看到的,不管是朝堂上的新舊兩黨,亦或是清官貪官。只要有腦子的,都知道這樣會激起什麼。所以地方上又爆發了起義,群臣上表言說路途危險,勸其歸朝。趙佶當然也明白了,老老實實的回了汴京,當沒事兒人一樣。

  面對王言再打西夏的奏疏,他同意了。理由寫的充分,又確實有機會,滿朝文武都同意。再說了,若是沒有打西夏的心思,他也不會同意王言帶著復北軍去西夏練兵。

  現在的情況就是,長城外大宋西軍壓著西夏打,王言領復北軍人馬在敵後瘋狂破壞,西夏苦苦支撐,危若累卵,如風中搖擺的燭火,隨時將熄。

  場中的戰鬥越殺越遠,因為敵軍沒有存死志,這裡雖然是後方,但是也已經接近西夏主要城鎮,所以他們有依靠,只要能跑回去,就能活命。這很正常,不到絕地,沒有人想死。尤其還是面對復北軍這隻殺的他們膽寒的軍隊。

  所以西夏騎兵前面嗷嗷跑,復北軍戰士後邊玩命追,不斷的拉弓襲射。而隨著時間過去,散開來的一個個百人隊,也開始在這邊集結,漸成包圍之勢。

  但是他們不與西夏騎兵對沖,只要發現西夏騎兵玩命衝鋒,那就轉換攻防。如此開闊場地,他們又數倍敵軍,何苦對沖搏命呢,就風箏。

  直到隊伍越跑越遠,上萬人成了一團大黑點,站在山坡上看不清戰陣了,後方的百人隊趕了上來。王言這才重新帶頭出發,一邊嚼著硬邦邦的牛肉乾,一邊慢悠悠的策馬向著遠處的戰場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