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四零章 高俅完了


                 高求完了,完的徹徹底底。

  只三天時間,查出了一些高求牽扯的事之後,便直接將其去職下獄,開封府配合大理寺開始全面徹查高求這些年所涉之事。

  高求這些年髒事沒少做,私吞公財,倒賣公物,侵吞土地,這都是貪官必備。雖然他做的很小心,但是貴為大宋三公,權勢滔天,小心又能小心到哪裡去,總是有跡可查。

  這個時代的刑偵人員也是非常夠用的,只能說刑偵手段差一些,沒有那許多高科技輔助,但腦子可不比誰差,都是一樣的。有了趙佶默許,負責清查此事的清流官員,瘋狂擴大打擊面,大有一種還大宋青天之意。但他們打擊的都是趙佶寵信之人,還有一些敵對的政敵,毫無疑問,他們敵對的都是趙佶的人。

  不過說實在話,他們打擊的也沒毛病,這些人可都是大貪官。靠著給趙佶搞錢,在朝堂上大肆打壓異己,地方上使勁禍害百姓。

  趙佶又不是傻子,哪裡能縱容下去,趕緊著叫停,要不然這朝中哪裡還有他的人了。還是那句話,他不知道這些人做的是什麼嗎?不知道下邊百姓挺慘嗎?他都知道。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這些人在中間吞了那麼多錢,導致了下邊百姓活的更慘,這才是他不高興的。但要是都弄死,他當然不幹。

  媚上的人總是比死硬的守著規矩的人更招人喜歡,能迎合心意,用著舒服,比那些所謂好官可好太多了。而且當皇帝的總要平衡手下,他沒辦法平衡全是清官的朝堂,那就只能忠奸共存。

  所以最後也只是弄了些下邊的人,沒再橫向打擊,但是主事的官員也順藤摸瓜,將高求與童貫、蔡京等人的一些小聯繫告知了趙佶,擺明了噁心一把。

  經歷過近半年的時間,高求的事結桉。查抄田產家資一百二十萬貫,大宋歲入的百分之一。滿朝文武包括趙佶這個皇帝都驚呆了,不同的是,前者是演的,後者卻是真的不知。

  趙佶知道他的好臣子都或多或少的貪一些,但哪裡想到貪的如此之多。這數字相比之前王言所說的幾十萬貫,那可多了太多。

  王言也不知道具體數字,他只是隨口的說的罷了,畢竟高求乃趙佶潛邸之時便跟隨的近臣,又不是個老實的,這近二十年的時間,有個幾十萬貫是平平常常。即便現在一百二十萬貫,他也沒有驚訝,甚至有些瞧不起。畢竟這麼多年,在太尉的位置上時間也不短,如今查抄出來的,均下來一年也不過是六七萬貫,還是差點意思。

  當然這數字對他來說沒什麼意思,但是對趙佶的意義不一樣。趙佶不止一個高求,他還有蔡京、童貫,還有梁師成等等,這些人可都是他信重的好臣子。高求有一百二十萬貫,其他人怎麼也不差的。趙佶成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高求的下場並不好,仗勢欺人的親戚被砍了一堆不算,還牽扯了一批商人進去,又查了許多錢財出來,其本人更是被刺配滄州,從一廂軍小兵。滄州屬河北,河北為對遼前線。非戰時行廂軍本職,戰時也是要上戰場的,意思很明顯,是要他死。

  這意思,高求很明白。他也知道自己這許多年得罪了多少人,而且真到了地方上,那些小兵也不會慣著他。畢竟他過去是大人物,現在落難了,搞他這樣的人,向來為人所樂。更且不說,他就真想去,能不能順利到位都是問題。

  所以高求死了,言說自知罪孽深重,有負皇恩,於獄中自盡。

  隨著高求的死,牽連許多,惹的朝堂地方動盪的大事件算是徹底完成,但是接下來就輪到王言的事了。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高求是失了聖卷而死,但王言不講武德鼓動宋江當朝告御狀確確實實是由頭,他們是搞不了趙佶,但要噁心王言。所以一些河北、山東之地的官員參奏王言禍亂地方,復北軍被踢出去的武將參奏王言排除異己,欲練私軍。

  這些事對王言來說都是小打小鬧,一點問題都沒有。人嘛,哪有不犯錯的,便是老虎都有打盹兒的時候,他王大官人不也被宋江給拉下來了麼。不過這都是小事,只有價值大到超過那些小瑕疵,才有不破的金身。除非能有另一人每年給趙佶內庫上供逾百萬貫的錢財,或許才能弄一弄他王大官人,但很顯然,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趙佶也不過是把他招進宮中閒聊,聊的還是怎麼花那新到手的,他的好臣子留給他的最後的一筆財富。至於遭受彈劾參奏之事,趙佶提都沒提。

  那些人當然知道沒用,但仍然不會放棄,沒事兒就得彈一彈。這是一個印象的問題,眾口鑠金,一個人兩個人,一天兩天,都沒問題,可若是將時間拉長那就不一樣了。誰知道什麼時候趙佶就不待見這個好女婿了,待那時,彈劾的那些都是找茬的理由,隨隨便便就料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