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一八章 大宋好子民

  “天使慢走。”

  王言笑呵呵的拱手禮送著幾個太監,直到看不見那一行人,這才轉身揮手,讓一幫人散去,轉身揹著手向著宅裡的正房走。

  這都是趙佶派過來傳旨的太監,不光傳旨,還拉了兩大車的賞賜過來。有弄死宋江的御酒,有綾羅綢緞,各地進貢的特產之類的亂七八糟,還有他的兩套官服。

  此外,還有兩個太監、兩個小吏留下,在陽穀縣開了個辦事處,隸屬皇室內侍省,頂頭上司就是楊戩。是過來監督他的,盯著賬目以及其他的一些東西。當然,相應的,也會解決一下麻煩。有事找那兩個太監,相當好使。張禮和對那倆太監就差跪下了,還是王言拉著,讓這老小子保持一個清正官員的形象,這才收斂……

  事情的發展很明顯,張禮和讓他投靠蔡京的格局太小,他直接舔趙佶了。真說起來,舔蔡京所要付出的,跟舔趙佶沒差,而且最後,說不定也是蔡京拿他王大官人做添頭送給趙佶表忠心。那他腦子得多大包,才會放著好好的真大哥不舔,去找什麼蔡太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他直接送錢給趙佶,可能還少些百姓被禍害,算是有那麼一些功德。

  這跟之前繡春刀時,他在遼東當兵的情況不同。那個時候,他是將在外,明擺著割據,所以藉著錢財編織遼東保護傘。現在他是老老實實的順民,手裡什麼權力都沒有,就得扯虎皮做大旗,藉著趙佶的招牌。如此,他一個手中沒有力量,還掌握著錢財的地主,才能脫離那些當權者的覬覦。沒有人在意他,更沒有人研究他,才好明哲保身,安心發展。

  至於說錢財上的損失,他是沒有的。雖然給了趙佶八成,楊戩一成,他自己只有一成收益。但原料是他採購的,東西是他做的,甚至他都不需要做假賬,就能忽悠住趙佶、楊戩以及他們派過來的監察太監。畢竟他要錢沒什麼大用,錢也僅是資源的等價物而已。在這個啥啥沒有的年代,很顯然,資源才是他所需要的。

  一方面,他可以肆意夾帶採購相關原料,核算到制皂的成本中,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來說,他現在是皇商,而且還搭上了楊戩這個趙佶比較信重,手握大權的一代權閹。採購一些禁止交易的銅鐵之類,也算方便。

  而搭楊戩的關係也很簡單,他不是蔡京、童貫等人一條船上的,畢竟童貫那麼風光,大家都是太監,楊戩怎麼可能服氣。雖然也不是東西,雖然也能折騰,但總要靠上一個,總要有人傳個話的。一些人的動作已經很大了,威逼利誘輪番上陣,他不投靠不行。

  相比起來,楊戩這邊更好一些。而且另一方面來說,楊戩更對口,畢竟他是內侍省總管,真論起來,權力相當大,絕對的親信,不是太怵蔡京、童貫之流。

  王福生不解的看著大官人:“少爺,這宣節校尉是個什麼官啊?”

  大官人笑呵呵的為其解答:“正八品的武散官,就是有個名頭,沒有實權,差不多一年能領……八十貫吧。”

  見得四下無人,王福生小聲抱怨:“少爺,這皇帝老兒也太小氣了些。咱們那可是一年白送幾十萬貫,就換了這麼個無用的名頭?”

  “福叔,你換個想法,他們本來可以直接拿錢什麼都不給,卻還是給了我一個散官,好歹是個官身,是不是好很多?”

  ……王福生愣了一下,使勁的點了點頭:“嗯,好多了,是咱們沒的選。”

  王言搖頭一笑:“各個作坊都盯著點兒,不要被那幾個監察太監看出什麼,平日不可少禮,多多拉攏。”

  “少爺放心。”

  回到正房西間大書房中,早一步回來的潘金蓮正看著書桌上攤開的那一幅御賜的趙佶手書發呆。

  “想什麼呢?”

  潘金蓮愣了一下,回過神來盈盈一禮:“官人,奴家再對比這皇帝的字,跟官人的字有何不同。”

  “嗯?你說說。”

  “奴家字都不識幾個,哪裡會看。只是覺得,皇帝的字,不如官人的字好看。皇帝的字感覺有些張揚,不如官人的字看著嗯……自然?”

  王言搖頭一笑:“這話咱們自己說說也就是了,可不要被外人聽了去。”

  趙佶給的這一幅字,寫的就是千字文,當然正是當年大官人所喜歡的瘦金體。潘金蓮說的沒錯,趙佶的字當然沒有他王大官人的字好。畢竟一個寫了幾十年,一個寫了幾百年,那絕對不是一回事兒。主要也是隨著他經歷愈多,字寫的越來越內斂,不比初學那般肆意張揚,正是潘金蓮所說的自然,返璞歸到真的不能再真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