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一四章 西門慶害病了

  “是,少爺。”王福生應了一聲,轉而笑道:“對了,少爺,西門慶那廝害病了,他的那四房女人還有孩子們也症狀不一。人們都說要起瘟疫,城裡一下冷清不少,人們都不敢上街了。知縣大人已經讓人封了那廝的宅子,許進不許出。”

  “福叔,注意一下,別漏了風聲。等西門大官人一命嗚呼,那廚子一家……”

  “少爺放心,老僕明白,保管幹乾淨淨。”

  “好,福叔費心了,自去賬上支三十兩銀子,文哥在外求學,開銷甚大,讓他勿要為銀錢所擾,明年若是中舉,以後花費皆有我王家承擔。”

  ‘文哥’是這管家的兒子,叫王忠文,二十三歲,在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求學,還是有些希望的。以前是他的書童,後來才出去求學的。

  王福生老臉笑成了菊花,非常開心:“多謝少爺。”說罷,告辭一聲離去。

  悠然的吃過早飯,王言歇息片刻,溜溜達達的去到了下邊的村子裡。

  老管家做事靠譜,早都找好了幾個漢子,正燒水殺豬呢。王言也是閒的蛋疼,就這麼蹲在一邊無聊的看一幫爺們殺豬,分肉。

  沒有王保慶了,因為王言找來了佃戶家裡差不多年歲的小子,詳細的考了一下他們的學業,覺著還算不錯的,直接給他們都送出去求學了。

  他不想科舉不要緊,不耽誤他培養小孩子科舉。畢竟掌握基層麼,以後這些人被派了官,不管大小,只要到了地方,他就能派人過去,還算是好買賣。不過週期有些長,卻也不虧本,算是閒棋。

  當然,畢竟不是所有適齡的孩子都適合學習。有開蒙不認真的,有確實天資差的,都被他送去給那些護院了,教授他們煉體習武。

  至於少了半個勞力,這些孩子的父母沒有人說不。一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二來讀書習武,沒錢都是不行的,總也好過他們種地。還是大官人親自提攜,好事兒。

  半晌,幾人利索的一點兒沒浪費的收拾好豬,王言帶著一幫人回到了山坡上的大宅,在前院收拾出來的一間屋子中起鍋靠油,同時指揮幾人開始製備燒鹼……

  他又要幹回老本行了,做肥皂、香皂以及其他化妝品,這會兒的青樓楚館同樣多,才子佳人更是風流不差,都是有錢人。至於弄出來的甘油做炸藥包,他還是會做,不過是保命為上。

  武器方面,這一次他並不打算搞槍炮,而是繼續冷兵器發展。當然,他會大肆鼓勵工匠製造,歷史進程就在那裡,現在已有粗淺的火炮應用,正常發展早晚也能出來,他只提供一個健康制度推動就夠,剩下,憑著古代人民智慧,他們可以的。

  事實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進程,冷兵器的巔峰時代,就該是現在的大送,而後開始熱武器角逐。無奈其自廢武功,更兼戰事不利。即使制式武備有些卻有先進性,但不打勝仗,先進也沒用,也叫不出巔峰。

  武器要巔峰,武功也要巔峰。

  如此四天過去,肥皂也沒啥技術,先弄出了一些樣品,蕭條的陽穀縣中,已經開始免費試用。大規模收肥豬的消息也已經廣傳山東大地,要激起人們養豬熱情。雖然養豬要耗費糧食,但是架不住它賺錢呀,現在小豬仔子老母豬的價格都上天了,炒的老高。

  不缺糧的,那就多養,缺糧的,那就勒勒褲腰帶,養一頭。反正王大官人已經放話了,只要是沒生病的肥豬,送過去他就要。如此車遙馬慢的時代,竟然只短短几天,這消息就傳出老遠。

  王大官人怎麼也沒能想到,讓他的大名傳揚開來的,不是造反當皇帝,不是拓土三千里,竟然是因為他媽的大肥豬……連陽穀縣的人提起王大官人,再不是什麼樂善好施,而是‘收豬的那個’……

  “在下武松,這是我的哥哥武植,見過大官人。謝大官人先前讓手下兄弟相助,救我脫了官司。”

  “見過大官人,謝大官人收留我兄弟二人。”

  待客的前廳,王言坐在椅子上,笑呵呵的看著面前立著的一高一矮兩兄弟,這二人也是剛剛才到,不及歇息就來見過他。陽穀縣距清河縣二百多里,他們是坐車馬車回來,算上休息,一路晃悠著走了四天還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