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二五章 博士畢業

  熱度持續不了多久,每兩天也就下去了,王言也開始準備論文開題報告等事宜。

  專業課考試肯定是沒問題的,學分什麼的也基本上修滿,至於論文的事兒,王言不是搞研究的,而是專業臨床,儘管他腦子裡有那麼幾篇水平夠用的論文,但多少的殺雞用牛刀了。本科畢業的論文,他只要水準之上就可以了,這對他來說問題不大。甚至都不用一個月,給他兩天時間就能搞定。

  之前說的研究生導師更不是問題,不說他本身夠優秀,就是他溜鬚拍馬舔腳後跟都能上去,輕輕鬆鬆。

  如此一個月之後,王言順利本科畢業,轉而到了同仁和醫學院一體的醫學科學院跟著研究生導師學習。而他的導師是外科主任,學院教授,絕對的大拿,有資格帶博士的,王言也會直接跟著一直到博士畢業,方便了不少。他跟那個導師也就是見面喝了頓酒而已,人家也挺忙的,沒啥功夫搭理他,基本上放養了。

  王言本身又是專碩,除了少部分時間跟實驗室做實驗,準備寫論文之外,基本上都是在醫院科室臨床輪轉學習。

  中醫方面,王言在之前的繡春刀世界中,是有在他設立的皇家醫院中坐診的,畢竟中醫講經驗,沒有實操他也到不了Lv5的水平。只是現在他的身份背景是有中醫家學,但由於現代背景的關係,他不能以中醫手段診病開藥,而且仁和醫院沒有中醫門診。

  所以他託關係聯繫到了京城中醫藥大學那邊的大佬,一番操作得到了背書,有了行醫問診的資格。當然即使有了資格也白廢,他水平高段位低,也不敢挑戰仁和醫院的大哥們。只是能不能在仁和行中醫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中醫精通的標籤立住了,等他能獨立行醫的那天,用點兒中醫手段就不是問題。

  而自從科室臨床輪轉之後,本身他就是個拿命磕的選手,那基本上是長醫院裡了,每天精神抖擻忙活的飛起。只有日常早午飯,以及少數時間能夠陪趙英男、楊玥二女,至於蕭紅那就更不用提了,不上活他都不帶搭理的。

  不過儘管王言調和的頻率下降了不少,是偶爾再偶爾,但秋水和蕭紅兩人也並沒有如以前那般動不動就分個手什麼的。

  王言認為八成是一方面因為蕭紅覺著有虧,另一方面是在前者的前提之下,蕭紅適當的放寬了對秋水的要求。具體的尺度,大致就是關於秋水的花邊新聞時而有之,但蕭紅每次都是吵一架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給了秋水充分的信任……

  如此日月輪轉不停,王言玩了命的在醫院中積累西醫實操經驗。

  一年半的時間,王言提前半年研究生畢業,期間發表數篇中西醫的論文,使得他小有名氣。最後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王言根據腦子裡背下來的那些,摘了要點自己又縫縫補補,直接送上了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成為了國內醫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至於各種頂級期刊、頂級獎項那些玩意兒,王言是相當不服的,在西方世界的規則之下一定程度上就有失公允,說實在的,沒啥大用。水平到了,也不需要什麼雜誌,什麼獎項的認可,那算個der啊。

  別的不說,就他冠絕世界的巔峰大師級別的中醫水平,要是正經的來一篇論文,誰能看懂?他們也配給他頒獎?給他什麼榮譽性的認可?

  只不過是由於工業革命,現有的自然科學、現代醫學體系什麼的,是根植於西方文化而已。包括學習英語也同樣如此,很多的東西是專有名詞,翻譯過來水土不服什麼的,以及早期的深入人心,才造成現在的種種。

  其實以前的現代世界中,王言不是沒有弄過專業的論壇期刊什麼的,畢竟他手下總是養著大量的科研人員嘛。但響應者總是聊聊,影響力也不怎麼地,這還是他拿錢砸的呢。

  主要就是個底蘊,相比於其他世界性權威期刊,他弄出來的沒人認識,認識了也不認可,要不是為了錢都沒有人跟他那發論文。而且國家方面本身就有,他養一個都多餘。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落後,頂尖的學術成果多數都是人家研究出來的,我們正在努力追趕,自己弄出來一個期刊跟人家打擂也沒有用,都是表面功夫。要是等頂尖的學術成果都是華國研究出來的那天,不用說,華國的學術期刊就是最頂級的。

  而之所以一年半的時間才研究生畢業,主要原因就是他科室輪轉不全,硬性指標不夠,若不然他早就能畢業了。

  研究生畢業之後,王言又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博士畢業,同樣的也是因為硬性指標。畢竟他是幹臨床的,要是基礎不夠用半桶水去給人家看病,那真就是好幾個對不起。

  而他畢業之後,理所當然的留在了仁和醫院做一名住院醫。沒有給安排到住院部,那是浪費人才,因為王言過往的成績證明了自己夠資格,能治病,能讓領導放心的治病,所以直接安排到了門診。

  王某人順利的成了王醫生,醫院門診大樓外邊的牆上已經有了王醫生的小照片,儘管很小,儘管如果不是掛不上其他醫生專家的號,沒有人會找一個二十四歲的住院醫那裡去看病……

  過程中當然有公派留學的機會,以他的實力,以及溜鬚拍馬來的好人緣,自然是第一順位。只不過因為他要和趙英男、楊玥兩個一起出去,放棄了機會。明白的跟學院領導說不浪費國家資源,以後自己自費留洋進修。

  王言有錢是學院公認的,甚至怎麼有的大部分他們都清楚,對於王言的天才那是羨慕嫉妒恨,畢竟沒有人嫌錢多不是。更不要說王言在有了餘錢之後,還以公司的名義捐了一筆用以學校建設。

  仁和醫院是正經的衛健委直屬單位,按照規定是不能經商的。只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有的是規避的辦法。儘管上層領導人人皆知那公司就是王言的,但法理上辦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