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零八章 要儒家不要儒教

  當然儒家思想同華夏捆綁上千年,王言肯定是滅不了的,而且也沒有必要滅了儒家。真要說起來,孔聖人的思想確實是光耀千古的,什麼修身克己啥的絕對是沒毛病的。只是現在被一幫別有用心的知識分子,給弄大發了,一個個滿口聖人之言,仁義道德的不幹人事兒。

  王言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滅了儒教,可以允許儒家的存在,但儒教必須幹倒。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也算是來了一場文化運動。隨著時間慢慢的發展,終會百花齊放的。

  這一場風波,也完全可以說是王言主動挑出來的。這是百年大計,比起以後讓人家慢慢的挖根子,不如他先殺一波來的好。

  尤其這一波還捲了不少活膩了的商人,王言正好藉著收商稅。之前他就想著收,只不過文官集團反對聲音較大,什麼不能與民爭利、加賦這那的。那會兒王言還要靠著這幫人做好最基本的恢復生產建設工作,就憋到了現在。

  當然也不是說現在王言就不需要那些人工作了,畢竟總歸是要有文化的人去執行他王某人的政令。只不過是現在一些工作已經完事兒了,文官少一些也無所謂。

  而且王言很剋制的儘量少動中下層的大量小官,而是專門可著高層來,然後提拔下層官員上位。再說想當官的人那麼多,就是明知道王言在刨儒家的根,他們也會甘願搖旗吶喊的。不搖旗怎麼上位?不喊怎麼光宗耀祖,出人頭地?

  還有很多的基層刀筆吏,這幫人在基層幹了那麼多年,熟悉地方事務,但因為身份的原因,這輩子上不了位,當不了官。現在王言開了通道,他們會怎麼選擇?雖然很多小吏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王言要的是能做事的,要的是能執行他命令的,好不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那要等到以後,他的小娃娃們出才了,手下有人了,王言才會來一波大的清算。時間也不長,再有個五七八年的就差不多了。

  但到時候就會有另一個問題出現,那就是第一批成才的小娃娃都是遼東籍的……到時候其他地區的小孩子長成了,工作了,遼東籍的人必定會抱團取暖,弄出個什麼遼東黨、遼東幫這個那個的打壓其他地方的人,那又是一堆爛事兒……

  不過真要到那個地步,怎麼也得一二十年以後了,那會兒他王某人可還在呢,誰敢扎刺?

  這一年多的風波,王言真就是硬靠拳頭打下去的。像他這種方法,一般人不好使。雖然說著簡單,就是狠殺帶頭的威懾,拉攏底層,分化中層,但真要具體的執行,手裡沒兵,有兵的話軍隊思想教育不及格還是別瞎幾把折騰。

  雖然對民生有一定的影響,但問題也不是太大。畢竟之前一年多的時間雖然沒有全部恢復,但也有了一定的元氣,而且這次風波,除了沒有腦子被忽悠的平民外,基本上都是商人、地主以及官員這三個層次的人,對底層平民有影響,但也沒多大。畢竟王言一邊殺人破壞,同時又不斷的提拔底層官員上位,問題不大。

  所以原本的那些修橋、修路、修建水利等等事宜,也沒耽誤太多,甚至因為王言抓了不少人送去做苦役,整體的施工速度說不得還能提高一些。

  至於農民耽誤了種地這個,王言是不擔心的。參與盡去的,終究是少數,大數平民還是想著過日子的。中原大地亂了十多年了,好不容易安定了下來,還明確的規定免稅三年,以後十稅一,不抓緊時間生孩子種地還等啥呢?至於一幫子文官鼓譟的什麼危害,他們覺得再沒有餓肚子的危害大了。

  而且真要說起來,就是整個關內的北方大部地區都沒有糧食,問題也不是太大。因為這麼長的時間,足夠王言在莫臥兒帝國打下一大塊土地,並奴役當地平民種地了。

  一年三熟的地利,加上王言派去的科研老農的培育良種,哪怕是生產手段原始,土地總體產量不高,但那也是一個非常可怕數字了。大海上往來航行的貨運海船,根本就沒停過,一船一船的往天津衛的港口送。

  而且王言從來都是雷霆手段,菩薩心腸。

  對於莫臥兒帝國那裡的,被他奴役的、當牛做馬的人,王言也是相當尊重的。只要老實聽話,他們是跟占城等地的南洋五人組一樣待遇,那都是有工資的,就是他王某人的紙券。在他地盤生產出來的東西除了供應國內,基本上都在往那邊運……

  現在莫臥兒帝國除了被王言佔領的地區,還有不少的地方認他的紙券……

  王言的目標也沒多大,按照後來的地圖來說,整個亞歐大陸都認他的紙券就夠了……

  當然現在肯定不會在稱呼什麼歐洲、亞洲的,等以後他一統神州,那玩意兒都是看他心情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