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零五章 一統北方


                 十年的時間,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等上百支造反的隊伍,加上什麼‘一年大旱、二年大水、三年飛蝗……大疫……’等等天災,皇權威嚴的衰落,對地方掌控的下降,以及當國的東林黨大部分官員的腐敗,最關鍵還有王言暗戳戳的派出一些精銳人馬混進了農民軍中。

  王言的手下可不是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大頭兵們可比的,能文能武可能有些誇張,但治理地方不夠用,行軍打仗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這麼多年過去,除了少部分點兒背早死的之外,基本都在各路農民軍中身居高位。而在有了這些人的加入之下,大大的加快了整個明末農民戰爭的進程。

  陝西、山西、湖廣、四川、河南等地,都在幹仗。而因為越打明廷越完犢子的原因,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土司等等也都紛紛叛亂。可以說是大部分的大明地盤都在打仗,亂的不行。

  只有南京、江浙、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受到的影響較小,那裡的矛盾也是無比尖銳,但誰讓那邊的一票豪商鉅富、士紳地主都有錢呢。察覺到了不對勁,只需少少的放出一點點來,就夠一幫泥腿子賣命了。更不要說這裡海商大家族林立,手下都是刀頭舔血的亡命徒,戰鬥力是有保證的。

  到了現在,崇禎十三年,三月上。朱由檢終於挺不住了,讓人打到了保定府,再往北可就是京師所在的順天府,已經是讓人打到老巢了。也是這樣,朱由檢五日前下令調孫承宗麾下的永平府兵馬南下平叛。

  孫承宗原本是於崇禎十一年,抵抗清軍,城破被擒,自縊而死。現在有王言的存在,皇太極別說建國‘大清’,就是現在那老王八連‘金’都保不住。所以孫承宗倒是沒死,或許儒家真的有‘浩然正氣’,加上王言一直讓人給送一些藥過去,這老傢伙今年都七十七了,身子骨還是那麼硬朗,中氣十足。

  孫承宗稱病,沒有親自帶隊,由手下的袁崇煥、祖大壽等人帶兵南下。

  早在孫承宗上位的時候,袁崇煥就過來了。因為之前孫承宗督師薊遼的時候,袁崇煥就在他手下做事,覺得這人還湊合,也就沒有拒絕。

  說到袁督師,就不得不說一句毛島主。朝鮮地區王言都吞小一半了,皮島自然也在他的地盤之內。當初王言派人招降,毛島主可能是土皇帝做上癮了,不想上邊有人管著,打又打不過,國內的爛糟事兒又不想參與,直接帶著手下人馬跑南邊去了………大海那麼大,他這輩子到死都不一定能佔多少,也就沒有派人阻攔,由他折騰了……

  至於祖大壽嘛,本來是於崇禎十四年,跟著洪承疇兵敗降清了,但同樣的,現在王言是遼東土皇帝,所以祖大壽還是大明的好臣子。他的好外甥吳三桂的軌跡基本上跟原來沒差,考了武舉之後,就跟著孫承宗混了,都是大明忠臣。

  也是因為朱由檢連孫承宗手下防備他入關的人馬都動了,加上王言從其他的一些渠道獲知的消息判斷,大明完事兒了,該他王將軍吞四海、掃六合、並八荒了。

  這天,瀋陽,初步建成的皇宮,崇政殿也就是所謂金鑾殿,王言高坐於純金打製而成的龍椅之上,俯視下邊的一票文武大員。

  瀋陽的皇宮,從努爾哈赤那會兒就開始建,一直到了皇太極當權還在建,只不過後期由於物資短缺,這才停工。王言把皇太極趕跑之後,由於太倉促,黃太極只放了一把火,沒來得及毀壞。本來都建了大半了,仍在那裡也怪可惜的,再說王言又不是沒人沒錢沒資源,所以又接著營建,今日也是他第一次坐上來。

  至於要想等到徹底的建完,那正經得一段時間了,歷史上這個皇宮,修了一百五十八年……王言就純當造奇觀,拉內需了……

  現實世界中的瀋陽故宮王言倒也不是沒去過,但那會兒這金鑾殿中都是封住的,只能遠遠的在柵欄外看看龍椅,以及其下的玉階九龍壁。同現在相比,那感覺指定是不同的,畢竟整個瀋陽城,整個後世的遼省地盤,整個大草原都是他的。要說此時此刻,最大的感覺是什麼……嗯,龍椅挺硬,多少的有點兒硌屁股,回首得交代交代,別弄玉墊,整個軟和的……

  感受了一番之後,王言對著下邊一個個咧著嘴傻樂的高級軍官,以及一個個心思各異的文官道:“行了,別傻笑了,都說說吧,準備的怎麼樣了?”

  武官之首的孫富貴左右看了看,見沒人說話,清了清嗓子道:“稟大……額……皇上?”

  “那不還沒登基呢嗎,著什麼急?以前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是,大人。”孫富貴身體一正,大聲說道:“稟大人,現在一應後勤物資以全部運抵一線,足夠二十萬大軍消耗半年之久。”

  王言點了點頭,孫富貴拱手退下,後邊一軍官道:“稟大人,海外之兵除必要維穩,保證安全的留手戰兵之外,其餘盡皆歸來,駐于丹東、遼海(開原)、建州衛一帶,已經休整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