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何大清破防,開始掠奪壽命


                 古董圈內素來有“秦銅、漢玉、唐金、宋書”之說。

  其他三樣暫且不談,就說宋書。

  一頁黃紙,一兩黃金,真沒有誇大其詞,而是確有其事。

  不過宋刻真正值錢,凸顯價值,是改革開放之後,全民掀起古董收藏熱潮的時候,宋刻的珍稀方才被世人逐漸知曉並得到真正的認可。

  至於這個年代,即便是真正懂行的古董收藏行家,也不認為宋書值錢。

  更別說《禮部韻略》還是一本工具書,也就是古代文人用來查字的,類似於現代的字典。

  不是出自名家,又不是書法大家謄抄,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字典,沒有任何出奇的內容,在很多人眼中自然沒有什麼價值。小說

  但到了現代,當世人知道海內外留存的宋代刻本只有16部之後,宋書刻本的價值頓時如同火箭般飆升。

  正是記起這麼一茬,李漁方才真正認知到這些泛黃老書的價值。

  毫不誇張地說,這些《禮部韻略》將來要是放到拍賣行拍賣的話,最終的競拍成交價比起那張明末清初的雕龍紋四出頭官帽椅來,絕對只高不低。

  粗略預估,起碼3000萬起步。

  換言之,就這麼兩次撿漏,他已經擁有5000萬的資產,到時候轉手一賣,完全可以入手一套四合院了。

  回頭四合院的價值再開始飆升,那又是新一輪的血賺。

  “漁哥,這些老書真得很值錢嗎?”

  “那何大清為何隨手就扔到地上?還有你看看這封面,破破爛爛的。”

  感受到自個男人的興奮,秦京茹在開心的同時,還是忍不住疑問道。

  要知道何大清那麼精明的人。

  “這麼說吧,這些宋刻老書現在並不值錢,說是廢紙也差不多,但以後就說不定了。”

  “風水輪流轉,此一時彼一時。”

  李漁輕笑著說道。

  現在他已經反應過來,知道何大清為何把這《禮部韻略》當做垃圾處理了。

  不是何大清不夠精明,也不是何大清沒有見識,而是在這個年代,以及往後下去二十年,宋刻,特別是工具類的《禮部韻略》,在很多古董收藏專家眼中,根本就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