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常凱仁:酸了


                 “燙手啥?人家憑本事賺到的錢,憑啥燙手啊。”

  可也有人酸啊。

  “就這麼個玩意,就賺了咱們好幾輩子都賺不來的錢啊,當官也太好了啊!”

  可馬上就有人不樂意了。

  “什麼叫做當官好啊,是人家腦子好用,用聶總的話來說,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你要是羨慕,你也去發明啊,沒人攔著你!”

  這種報紙上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有了魯樹人這個珠玉在前,凡是有想法的人都在琢磨,發明個啥!

  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暴富?

  別說,還真的湧現了不少有用的發明。

  比如,淮西某縣的一位農民,發明了一種可以給生薑打洞的機器,螺旋轉,能深入泥地,不費力氣的打出深孔,把生薑種子放入,省時省力。

  什麼水力秧苗運輸設備,春耕時節,農民都要從秧苗田把秧苗運出,以前都是靠簸箕來挑,現在只要在田間鋪上小軌道,就能大批量地把秧苗運到路旁。

  這裡面有的發明有用,有的只是改進,涉及專利的衝突。

  但,這種現象是好的。

  極大的轉變了百姓思維,原來,地還可以這樣種。

  這還只是農業方面的,其餘方面更是絡繹不絕的出現一些發明。

  像是槍支生產線的改造啊,像是什麼自行車多種用途啊,反正你能想到的,老百姓都能給你研究。

  這種情況,還促進了知識的傳播,也讓百姓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以前很多人因為錢,讀不起書,讓孩子輟學,後來雖然聶力建立了不少的基礎小學,但那玩意說實話,也只是面子活。

  強制?行!

  那你得保證每個地方都有學校吧?

  就算是聶力去賣血,也不可能幾年時間內覆蓋全國。

  光是教師這一項,就是大問題。去哪找那麼多的合格教師?

  所以,這些年雖然陸續的建設小學,可還是有人不是那麼熱衷上學的,但自從這些發明創造需要知識鋪墊後,上學的熱情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