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特異態學筆記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回聲


                 “所以您要找什麼?”燈焰熱度順著劣油的黑煙升騰,隔著厚繭隱約刺痛指掌,庫普縮了縮手,用盡量遠離火焰的提捏姿勢把它舉過肩高,使火焰能照至前方克拉夫特腳下的臺階。

  “坦白來說,我不知道。”

  克拉夫特緩步沿螺旋甬道向下,小塊石磚壘成了它的前半段,用拱券撐起泥土中的小空間,比較高大的人需要站在中間、稍注意低頭才能不撞上。

  些微不可避免的滲水從磚縫間滲出,積聚成垂掛在濡溼弧頂的液滴,溶有使其呈一種混黃色澤的土灰,在有限的光照下像緩慢生長搏動的卵囊。

  這段磚石承重結構足有三四十級階梯深度,單調得沒有任何表達意圖的文字或花紋篆刻,只求其實用性。

  下降的盡頭處,一塊刻有聖徽的大號磚石嵌入壁中,被水分和反覆的撫摸打磨光亮,其後較寬敞的四方形通道取代了磚拱甬道。

  並不是因為突然領悟了水泥技術從而能直接粘合石磚。比起“建造”,或許用“開鑿”來形容更為貼切些,通道已經穿過深厚的泥土,在岩層中繼續前進。

  很有幾何感的巖壁上保留著筆直的切割線,豎直或水平地行走,微凹或突出,分節遞進,顯示出其曾經的身份,一座採石場。

  繼續向前,通道的寬度愈發可觀,可供兩人並肩行走,兩側向旁邊擴展出掏空後留下的方形小室,或許也曾被用作中轉、處理石料的用途。

  建造大量地上建築的需求,驅使著人們不斷從地下開採石料,同時擴展著岩層中的空間。這裡看起來石質堅固,無需多考慮坍塌問題,可供自由發揮。

  排列的切割線間還能找到些邊角落裡淺刻入的圖案,似乎是當時石匠閒暇中信手而為。

  這個地下空間大部分時候都是無意義的。地底難以流通的空氣、光照問題嚴重限制了對採石場用途的想象,畢竟只要是個腦子正常活人就絕對不會願意在在此呆上超過一天;陰溼環境也註定了它不適合做倉儲。

  不過事實證明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沒有用的東西。

  一些古怪構造展現出來,那是些平行於地面的石龕,呈粗糙的長條形,邊角凌亂圓鈍角,與採石形成的平直痕跡截然相反,是在潦草的趕工中直接鑿成,只會產出細碎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