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45 章





哪怕他仕途總是起起落落,每次黃河一出事朝廷就會派人來請他起復。




最嚴重的一次是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清算他們全家,潘季馴上書表示累及老幼實在太殘忍了,萬曆皇帝對他很不滿,找了個由頭把他一擼到底,




結果過了幾l年黃河大患,萬曆皇帝又捏著鼻子把他扒拉出來總督河道。




由此可見,潘季馴治理黃河的水平都能蓋過他頭上那頂“張居正餘黨”的帽子!




潘季馴不僅總結了歷代的黃河治理經驗,還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理之法,致力於利用黃河本身的沖刷力解決中下游泥沙淤積問題。




只要能保持河道通暢,黃河自然不會再隨隨便便改道或者決口。




這個束水攻沙的治理理念一直到後世都有沿用。




說到底,對待黃河問題還是不能過分違背自然規律,像宋代那樣“三易回河”絕對是典型的錯誤示範。




巧的是,李時珍還給潘季馴看過病,邀請成功的幾l率很大。




霍善當晚就試著按照李時珍給的醫案資料把潘季馴邀了過來。




邀來的是被削籍為民的潘季馴。




這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早已離開他的崗位以及他打了二十年交道的黃河挺久了,每日只在家著書。




寫的是《河防一覽》等專業著作。




自己能不能治理是一回事,能不能歸納總結出治理經驗又是另一回事。




前者是一時之功,後者是萬世之功。




潘季馴沒有因為自己丟了官而沮喪太久,很快就投入到自己的“萬世之功”中去。




人老了身體難免有點小毛病,這便被醫館給邀請過來了。




潘季馴見了李時珍也是感慨萬千,沒想到李時珍還有這樣的境遇。




得知霍善召喚他過來的原因,潘季馴道:“我想去瓠子口一帶看看,得親眼看過現在的黃河怎麼個情況,我才好拿出相應的方案來。”




一看就是個講究因地制宜的實幹型人才。




霍善道:“我好像沒法過去。”




潘季馴對這一時期的黃河水患情況瞭解得比霍善還清楚,畢竟他編纂《河防一覽》的時候對歷代黃河的治理經驗都進行了深入查證。




得知霍善與汲黯的交情,潘季馴說道:“瓠子口的問題後來還是汲黯的弟弟汲仁負責解決的,你可以將我引薦給他們,我跟著他們一起過去看看。”




汲仁在解決決口的問題上提出的方法很直接也很實用:沿著決口全面打樁填堵。




後來歷代治河人遇到黃河決口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這麼幹的。




來都來了,潘季馴還是很想見見這位治河前輩的。




也想為《河防一覽》瞭解更多漢代黃河的第一手資料。




李時珍點著頭說道:“我跟著一起過去,可以讓印川兄一直待在這邊。”他倆本來就是認識的,路上還能聊聊天,旅途中不至於太乏味。




只要把人邀請過來了,潘季馴他們是可以隨時過來複診的,到時候有李時珍隨行,他們自然能親自去瞧瞧朝廷拖了十幾l年都沒解決的黃河決口。




霍善自然不會反對,吃過早飯就帶潘季馴去拜會汲黯。!




()